毛澤東詩詞研究《思想的金杖精神的武裝》
思想的金杖精神的武裝
▲韋曉東
詩詞創作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屬于社會,又作用于社會。評價兩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有多種尺度。一般文人、雅士的詩詞創作應作如是觀,一代偉人的詩詞更應作如是觀。
社會的進步依賴于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諸因素的綜合作用,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社會歷史往往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縱向來看,不同社會階段的更替并不僅僅指權力的移交,依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則是社會生產關系為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而作的調整,這就包括了社會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調整,以及意識形態領域哲學思潮的變遷、文化現象的呈現、傳播媒介功能的拓展。其中,藝術門類則是以某種恒定的規律,在社會生活綜合因素的作用下向前發展。從橫向來看,除要比較幾個不同社會形態的情況之外,還需就某一特定的時代作多側面的評判。這里,從歷史學的意義來說,政治因素不再成為唯一的價值標準,而應從人類學、社會學、文化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予以更多認識。此外,還應從情感、心理、意志、教育、宗教、傳統等角度,對社會發展給予一定的促進力。因而,考察社會的變遷就有了多項參照系統,而這些參照系統在反映歷史的同時,又帶著濃厚的時代色彩,甚至諸多因素可以完美、完整地統一于具體的物體之中,并在社會這棵大樹上結出各種各樣的果實。可以這樣說,這些參照系統本身就是歷史的一個部分,是整個社會賴以前進的持久驅動力和維持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會生活諸方面發展的有力條件,是不同時代賦予人類社會永久的財富。
社會文化發展的總體方向大都是由占統治地位的那個階級的文化崇尚決定的。以集團、階層的需要所形成的上層文化雖要受歷史諸因子的制約,但因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它的創造、革新往往更多地烙上領導者的意志。這種影響超過了一般意義上的權力因素,從文化的物質態、制度態、精神態三方面規定整個社會文化發展的規模、流向、流量,總體的影響作用也許是緩慢、朦朧、無形的,但具體到某一確定的文化事業或藝術門類,則是迅速、清晰、有形的。
從建國初到1976年,甚至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新中國的文化事業中,體現社會主義精神、領導者意志的首推毛澤東詩詞。它一方面成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最好的藝術實踐,一方面又成了影響社會文化發展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毛澤東力贊民歌、提倡新詩,同時又身體力行寫作古體詩詞,這樣一種開放的文化心態,促成了他提出“雙百”方針。這條黨的文藝總方針雖一度受到歪曲,但由此造成的建國后到“文革”前十七年欣欣向榮的文藝,卻是有目共睹、有史為證的。從中,人們汲取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力量,得到了一整代社會主義文藝精品的審美熏陶。至于毛澤東所倡導的民歌、古典詩詞等藝術形式,在“大躍進”、“四五”運動中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而由于作者歷史地位的特殊性,毛澤東詩詞對現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已遠遠超過了單純的文學、文化的界限。這種多層面的影響,成了特定歷史時期價值標準評判的一個重要參照系統。
如果說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靈活運用于中國革命實踐的集體產物,那么作為毛澤東思想一個重要組成——毛澤東詩詞,既是中國共產黨人所共有的寶貴思想精髓和優秀的藝術寶藏,更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毛澤東貢獻給中國革命和民族文化的一筆巨大的精神珍品;而且還因其本身的博大精深和感染力量,以及對文明古國優秀文化的繼承、發揚、光大的作用,因毛澤東卓越不凡的領導魅力,從而最終構成了中國現當代文藝一塊最美的風景。毛澤東詩詞實際上就是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的藝術寫照,是那位從韶山沖走出來的農民兒子以及以他為代表的一整代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和知識分子懷抱世界、摯愛祖國的心路歷程,是幾個時代幾億人民所營造的藝術宮殿中一顆光彩明珠。它那奪目的光芒穿過時間的隧道,從歷史廣漠的阡陌上掠過,灑遍九州的山山水水,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直接影響到今天,將來,甚至久遠。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詩人毛澤東的文化個性》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毛澤東的人生觀與詩詞的時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