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象牙潭》金、元山水詩鑒賞
何中
水禽兩兩樹三三,近浦遙峰隔嫩嵐。
新換一天秋色別,短篷又過象牙潭。
象牙潭,在江西省新建縣西南八十里處,由贛江西流彎曲而成。因潭形似象牙而得名。
元至順二年(1331),何中任龍興路(今南昌)學官,常過象牙潭。這首詩描寫他在一次重過象牙潭時的觀感。
時值秋天,棲息在象牙潭中的水鳥大半已經飛走,余下兒只散落在水上靜靜浮游。潭面開闊而寧靜。潭邊幾株樹木綠葉脫盡,稀疏的枝椏透出一種掩蓋不住的冷清。第一句中的“兩兩”、“三三”并非實數。“水禽兩兩樹三三”,既寫出象牙潭的空曠寂寥,也表現出作者安寧閑適的心境。第二句寫遠景。“嫩嵐”指薄薄的山間霧氣。因為潭上樹木稀疏,細心的作者辨出了在“近浦”與“遙峰”之間的一層輕微的霧氣。從潭上望過去,遠峰蒙著淡淡的霧氣,迷濛的景色讓人感到了秋天的凄涼。
作者多次經過象牙潭,領略過春日的水波蕩漾,夏日的水鳥喧鬧,此時又感受到潭上秋天的空曠寂寥,“新換一天秋色別”的感慨便油然而生。“一天秋色”,強調潭上秋色之濃,秋意之深;“新” 則指景色的變化和作者感受的新鮮; “別” 既表示區別,也含“別有滋味”之意。“短篷又過象牙潭”一句,則在作者觀賞著潭上景色變化的同時,隱隱透出作者對人生的慨嘆: 自然界春去秋來的節候變化,使人真切地意識到生命的流逝; 人生猶如這只小小的篷船,今日得以重過象牙潭,不知下次在何時?“又過”二字,含有慶幸,也有悵惘。
這首詩寫秋景,在疏闊幽靜的畫面中含著一點清愁,在作者悠然觀賞的雅興中又露出一些惆悵,耐人尋味。
上一篇:許渾《謝亭送別》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錢起《遠山鐘》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