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
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
判官是地方長官手下的屬員,應該到長官的治所去,可是陸判官卻到琵琶峽去。琵琶峽在巫山對面長江的南面,以形如琵琶得名。從詩里看,不是贊美陸判官到府主那里去有所作為,在送陸判官去琵琶峽時,引起自己不能去京城的感慨,這種感慨是從陸判官去琵琶峽所引起的,總之是表達了自己失意的悲哀。
首聯:“水國秋風夜,殊非遠別時。”水國猶水鄉,秋風夜,當指秋夜風月的好時光。在水鄉,應該與友人泛舟,領略秋光,甚非遠別的時候。殊,甚。表達這次送別的失意的心情。作者另一首《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是送趙判官到府主那里去的,題目上就點明,詩里稱:“才高幕下去,義重林中言。”寫得也不同,可見這詩的首聯是有失意的感慨。
下聯:“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從陸判官的到琵琶峽去,想到自己飄泊在外,不能回京城去有所作為,去長安像在夢里,不能實現,不知哪一年才能回到長安去。
王琦注里說:“楊升庵曰:太白詩:‘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衷唬骸畤镲L夜,殊非遠別時。’‘豈是’‘殊非’,變幻二字,愈出愈奇?!边@里引楊慎《升庵詩話》對李白詩作比較,指出他用詞的變化和奇特。實際是“豈是”用否定口氣來表達大雪中不宜遠行,遠行出于無奈。用“殊非”表示極不該遠行,遠行表示失意。情緒不同,所以用詞也不同。這種不同情緒,寫得是比較含蓄的。這首詩用含蓄的寫法,來寫出自己的感觸,通過自己的感觸,來透露送別時的情意,是一種表達法。
上一篇:查慎行《珠江棹歌詞(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白《自遣》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