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伊一曲》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于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據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又,《晉書》卷八十一《桓宣傳》附《桓伊傳》:“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師,泊舟青溪側。素不與徽之相識。伊于岸上過,船中客稱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語。”
【釋義】桓伊與王徽之互不相識,途中相遇,應王徽之請求,桓伊特為之作三調。賓主雖不交一言,但表示了互相尊敬的意思。桓伊善吹笛,元人散曲中常以他比喻高明的笛手。
【例句】①洗閑愁一曲桓伊,瓊管高閑,錦字精奇。(王舉之〔雙調·折桂令〕《鶴骨笛》)這是詠笛小令,因而用桓伊這個善吹笛的晉代名士事,以增加這支鶴骨笛的價值。②從今后柯亭館桓叔夏再莫橫笛,昭陽殿薛壽寧何勞按箏。(湯式套曲〔南呂·一枝花〕《贈教坊張韶舞善吹簫》〔梁州〕)稱贊張韶舞吹簫賽過桓伊吹笛。桓伊字叔夏,又字子野。“柯亭”為笛名,原蔡邕藏,后為桓伊所得。
上一篇:元曲典故《桀犬吠堯》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棘圍(棘院)》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