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龜蒙《懷宛陵舊游》唐山水詩鑒賞
陸龜蒙
陵陽佳地昔年游,謝朓青山李白樓。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風影落春流。
“宛陵”是漢代設置的一個江南小城,南朝改稱宣城,就是現在安徽宣城。它座落在凌陽山的懷抱之中,面對句溪和宛溪兩條河流,確屬青山綠水的勝形佳地。南齊詩人謝朓曾在這里擔任太守,說“江海雖未從,山林于此始” (《始之宣城郡》),覺得這里是個隱居的好地方,可以排遣自己政治不得意的愁悶。他在此地筑了一座高樓,世稱謝公樓,后又名疊嶂樓。盛唐詩人李白也曾客游宣城,在謝公樓飲酒賦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的名句,便是在這樓上唱出來的。大概在唐代,這座謝公樓已是門前掛著酒旗的酒樓。所以來到宣城的名流,都不免登上這座李白曾暢飲高歌的酒樓,觀賞宛陵山水,緬懷昔人風流。陸龜蒙到過此地,有過體驗,而且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寫下了這首懷念舊游的小詩。
詩的結構簡潔。前二句為一層,肯定宣城值得一游,自己已經游過,因為那里有謝朓留戀的青山綠水,有李白暢飲高歌的酒樓。后二句為一層,用 “唯有” 一轉,便寫如今保有的深刻印象,卻并非青山和高樓,而是那樓前溪水引起的情思,在西落的夕陽下,在流去的春水上,那風吹酒旗的倒影,波動著,消散著。因此,詩意也是兩層。一層是,從前吸引自己旅游宣城的,是由于山水和古跡; 另一層是,如今深深懷念宣城,是因為那落日溪上的風吹酒旗的倒影。而細心的讀者不難領會,觸發詩人懷念宛陵的契機,恰恰就是由于他眼前又見到了這落日、溪水、風吹酒旗的倒影,所以才說“唯有”。換句話說,在他生活中,尤其是在他江南的游歷中,到處都會遇見這樣的情景,如此熟悉,這樣深刻。于是,他想起了,在宣城,在謝朓、李白風韻猶存的那座名樓之前,不也就是這樣的情景?他若有所悟,似有所感,便把這眼前清晰的景象,昔日深刻的印象,寫了出來,構成一幅江南小城的春夕小景。所以詩人沈德潛贊賞末句為“畫本”(《唐詩別裁》)。
詩人用往日情來寫眼前景,顯然意在寄托。他所強調的是,當年游覽宣城,已經有所感傷。謝朓寄情山水的那種清閑,李白放歌高樓的那種豪情,早已消逝了。留給他的,是那夕陽流水,酒旗春風,一幅色彩絢爛的倒影,一種暖意醉人的情景,在流水中波動,在落日里暗淡。這印象深刻心頭,出現眼前,年復一年,以至于今。仿佛這時代,這光景,這山水,這遭際,一切都滯緩而凝固在這印象里; 似乎他的感覺、視野、生活和心靈,一切都局促而纏繞在這情景里,所以如此鮮明,這樣清晰。這是衰落的印象,失意的情景,也就是詩人深深的感慨,不盡的寄托。因而這首山水詩的顯著的藝術特點,便是以一幅鮮明絢麗的江南春夕小景,表現詩人深刻感受的時代衰落的印象,構成無限感傷的藝術意境,其實是一首感時傷世的詠懷古跡之作,妙在非即時即景,而是即目懷舊。
上一篇:王維《歸嵩山作》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韋應物《懷瑯玡深標二釋子》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