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陳垿《古北口》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顧陳垿
地險雄關舊,秋臨獨客驚。
馬頭懸漢月,山背絡秦城。
草帶烽煙色,蟬為朔吹聲。
輿圖正無外,大漠亦神京。
這是作者游古北口寫下的一首名詩。全詩思緒綿邈,情景交融,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及緬懷歷史業績的豪情壯志。
這首詩,來勢突兀,大氣磅礴。首句“地險雄關舊”,直寫古北口的地位險要。古北口,又名 “虎北口”,在今河北省密云縣東北;關門鑿山而過,寬僅容車; 關口兩旁,山勢陡削,路徑狹窄,為交通之要道,極為險峻,故稱“雄關”。作者于秋高氣爽的季節,獨游此地,面對“雄關”,一派驚詫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獨客驚”三字,表明此意。他佇立關前,睹物抒懷。“馬頭” 以下四句,既是描寫眼前邊塞古戰場的自然風貌,又是作者狀物懷人的寄情聯想。“馬頭懸漢月,山背絡秦城”,似化用唐代詩人王昌齡《出塞》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前一句,“馬頭”二字寫眼前山勢狀如馬頭,當指實景; “懸漢月” 純屬聯想。這里,作者借用漢朝名將李廣英勇善戰的功績,歌頌他保衛祖國的愛國精神。據史傳載,有一次,李廣率部四千騎追擊匈奴,被敵包圍后,廣率士卒披星戴月鏖戰獲勝,被稱為“漢之飛將軍”。“山背絡秦城”,自然是對舉世聞名、蜿蜒起伏的萬里長城的禮贊。長城,始于戰國時燕、趙、秦三國所筑,以備胡侵。秦統一六國后,將其連成整體,號稱萬里長城。故此處稱“秦城”。“草帶烽煙色,蟬為朔吹聲”兩句,作者的思緒從聯想中又回到寫古北口的秋景。草色由青綠而轉枯黃,這本屬自然變化的規律。可是,作者因此地屬古戰場,有意說“烽煙”染黃了草色。而且,又伴以秋蟬為朔風助興,不住地“知了,知了”的鳴叫,更加進一層襯托出: 昔日的古戰場,硝煙彌漫;而今的古北口卻是一派寧靜氛圍,寄托著作者身居太平盛世仍感到居安思危的愛國深情。最后兩句: “輿圖正無外,大漠亦神京。”這是全詩的旨趣所在。“輿圖”,當指地圖,亦指祖國的版圖; “神京”,當指大清王朝的京都。這兩句的意思是說,祖國的版圖(地域)廣袤遼闊,其大無比,往日匈奴居住的大沙漠地區,而今也由大清王朝控制著。聯系“秦城”句可知,作者對祖國的統一事業,表現出了一種由衷的喜悅之情。
這首詩,作者以雄渾的筆觸,極力渲染古北口的自然景色,處處景中寓情、情隨景生; 寫景、抒懷、憶史三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作者以目睹之物起興,追憶自秦漢以來我國漢民族為鞏固邊防與匈奴統治者戰斗的歷史事實,把遙遠的時間、廣闊的空間與當前現實聯系起來,構成一個雄渾深遠的藝術境界。
上一篇:林則徐《即目》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曹寅《古北口中秋》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