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少年游》·柳永
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jīng)攀折,憔悴楚宮腰。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guān),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這首詩主要是寫游覽長安東郊灞陵橋的感觸。
灞陵橋,又叫灞橋,漢文帝劉恒的陵墓就在附近。據(jù)《三輔黃圖》說:“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故又名銷魂橋。所以,詞人一旦看見為參差錯落、煙籠霧鎖的樹林所遮覆的灞陵橋時,不禁脫口吟出“風物盡前朝”了。接著,他從灞陵風物的參差煙樹中發(fā)現(xiàn)處處是“衰楊古柳”,從而將憑吊前朝的興亡之感集中到對折柳送別導(dǎo)致的無數(shù)悲劇的抒寫。所謂“楚宮腰”,即“細腰”,這兒指女子因思念親人而清瘦的體態(tài)。詞人寫折楊柳送別的人間悲劇,著一“幾經(jīng)”的“幾”字,就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筆寫盡了。
上片著眼于抒寫前朝興亡、歷代別恨之感,下片側(cè)重于生發(fā)自家離愁、又無寄托之悲。“蘅”即“杜蘅”,香草名,俗名馬蹄香; “蘅皋”,極言水邊高地的美好。詞人以之比美好的地方卻不可久留,越加反襯出“離思”之無法抑制。“蘭橈(rao,槳)”,暗用魯班刻木蘭樹為舟的傳說,形容船只的美好;其間著一“憑”字,則把他凝然失神、不知何去何從的心境十分傳神地勾畫了出來。
上一篇:楊億《少年游》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柳永《少年游》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