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蟾宮曲 箕山感懷
盧摯
巢由后隱者誰何?試屈指高人,卻也無多。漁父嚴陵,農夫陶令,盡會婆娑。五柳莊瓷甌瓦缽,七里灘雨笠煙蓑。好處如何?三徑秋香,萬古蒼波。
這是一首借許由、巢父歌頌歷史上隱士的曲作。
箕山,在河南省登封縣東南,相傳是堯時巢父、許由隱居的地方。歷代文人、詩家寫箕山、頌隱士的詩作頗多。元代文壇領袖元好問的“飲名”之作便是五言古詩《箕山》。盧摯的這支曲,卻是借箕山抒懷,發出慨嘆,歌頌歷史上的隱士。全曲一氣呵成,組織工麗,詞句平實,格調自然。
起句,作者自問自答: “巢由后隱者誰何?試屈指高人,卻也無多。”下面,他只提出了兩位隱士: “漁父嚴陵,農夫陶令,盡會婆娑。”嚴陵,即嚴子陵,名嚴光,少時與光武帝同游,光武即位后,嚴改名易姓,隱居不仕。光武帝找到他,要他做諫議大夫,他不肯,歸隱富春山,以耕田釣魚過活,直到老死,是歷史上有名的隱士。陶令,即陶潛,東晉詩人。41歲時,因“耕植不足以自給”,一度出任彭澤縣令,在官80余日,逢郡督郵來縣,縣吏告其應束帶相見,以示尊敬,他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而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職歸隱,并賦《歸去來辭》。歸隱后,他“躬耕自資”,顯示了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人稱“田園詩人”、“隱逸詩人之宗”。
因陶潛宅邊有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并作有《五柳先生傳》,所以后人稱他的住處為五柳莊。嚴子陵的垂釣處在富春江上游的七里灘。因而,盧摯贊揚說: “五柳莊瓷甌瓦缽,七里灘雨笠煙蓑。”好在什么地方? “三徑秋香,萬古蒼波。”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意趣和思想追求,表現了他對功名的厭倦和對于現實的不滿。
這支曲的特點,是巧于用典。元曲用典,不避俗,也不避熟,但要求推陳出新,化腐朽為神奇,于俗、熟中見工巧、新奇。這首曲作正顯示了元曲用典的這一特點。“三徑秋香,萬古蒼波”。作者對元蒙統治現實的不滿,對功名利祿的厭惡,以及對人生的追求,盡蘊含于其中!
整首曲作,格調自然,詞句組織工麗,顯示了元代初期散曲作家清麗派的特色。
上一篇:雙調·蟾宮曲春情·徐再思|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蟾宮曲蕭娥·盧摯|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