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登樓寄王卿》唐山水詩鑒賞
韋應物
踏閣攀林恨不同,楚云滄海思無窮。
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
在《全唐詩》所收韋應物的詩作中,與王卿(名不詳)有關的詩題就有幾首,如《南園陪王卿游矚》、《陪王卿郎中游南池》等,可見作者與他同游共覽,有過一段較親密的交往。《登樓》詩即是詩人對這位舊友的深切懷念。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不能與王卿一同登樓游覽而引起的思念。登樓的路上要經過 “閣”和 “林”。“閣”,是山路險峻處用木頭搭起來的通道。“楚云”,這里指作者所在的楚地(貞元元年至三年韋應物任江州刺史,本詩有可能作于此期間); “滄海”,為王卿所在地,大約臨近海濱。“恨不同”、“思無窮”,是這兩句中作者所要表達的強烈感情。此兩句互為因果: 因為悵恨今日不能與王卿一同游覽,而引起他無窮的思念; 又由于對遠在異地的好友的思念,因而更加重了他這次出游孤獨無伴的悵惘。詩的后兩句描寫登樓后的所見所聞所感。“砧杵”,搗衣用的石頭和棍,此借指聽到的搗衣聲; “荊樓”,泛指高低不齊的樹叢和林木。寒秋季節,詩人在樓上聽到的是山腳下傳來的陣陣搗衣聲,看到的是郡內荊榛遍布的大地,在綿綿秋雨中,他感到襲人的寒意。秋色固然蕭瑟,秋寒固然逼人,但是這景色、這天氣之所以如此,更主要的是由于詩人心情的緣故。作者對友人深沉的懷念和難言的惆悵,都隱含在這溟濛而蒼涼的秋色之中。
明謝榛說: “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 (《四溟詩話》)本詩作者登樓所見秋雨寒林之景,是他懷念舊友的觸媒,而他深切的思念,又使他在執筆之時不能不緣情寫景。情因凄寒秋色的點染更加濃了它的悲愴色彩,景則因情的注入而更加強了形象的感染力。有人以為,后兩句的景色描寫反映了城市殘破、人煙寥落的荒涼景象,也可作這樣理解。
上一篇: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謝靈運《登江中孤嶼》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