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馮夢龍
云中一片虜烽高, 出塞將軍已著勞。
不斬單于誅百姓, 可憐冤血染霜刀。
明代中期以后外患嚴重,朝廷勞師糜餉,治邊無功,主要是政治腐敗,用人不當。許多邊將畏敵如虎,臨陣畏縮,不戰而逃;對朝廷則謊報軍情,殺良邀功。這種黑暗現象,相沿日久。這首《塞下吟》短短四句二十八字,對這些邊將進行了深刻無情的諷刺。
首句寫邊關緊急。“云中一片虜烽高”,云中,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一帶,這里指邊境。虜烽,指異族侵略者挑起的戰火。這句形象地說,在邊境,侵略者挑起的戰火已經高高燃起,次句“出塞將軍已著勞”,出塞將軍,指出關抵御侵略者的邊關將領。著勞,指建立了功勞。這句說奉命作戰的將軍功勞卓著。這兩句看起來是對將軍的褒揚:在敵人入侵戰火高燒之時,征戰的將軍建立了功勛。但是,三、四句筆鋒陡然一轉:“不斬單于誅百姓,可憐冤血染霜刀!”單于,是匈奴最高首領的稱號,這里泛指侵略者。詩人揭露說:這些出塞將軍的功勞是哪里來的呢?他們殺的并不是侵略者而是誅戮老百姓,可憐那些無辜冤死者的鮮血染紅了雪白的刀刃!原來將軍的功勞是這么得來的。這兩句徹底暴露了將軍們不敢同侵略者作戰而屠殺人民邀功請賞的罪惡面目。
全詩四句二十八字,主旨明確,內容精煉,在寫法上欲抑先揚,諷刺更為有力。
上一篇:《塞上曲·清·屈大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塞下曲(其一)·唐·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