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實《登山》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周實
長江浩浩日夜東,豪杰落落古今同。
四顧寂寥萬籟絕,眾山皆小天地空。
作者是辛亥革命烈士。他十三歲就“讀美利堅獨立史、法蘭西革命紀(jì),甚憤專制政體之慘無人道” (《周烈士起義始末》),產(chǎn)生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登山》詩三首作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這是選析一首。此詩描寫登上南京紫金山頂四顧的情景,寄寓豪放的革命情懷。
作者站在山上,首先俯視,所見的是山腳下“長江浩浩日夜東”。長江氣勢澎湃,千古東流。此刻作者觸景生情,當(dāng)想起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因此才會涌起“豪杰落落古今同”的無限感慨。“落落”是孤傲寡合之意。大凡英雄豪杰都有雄心壯志,但在封建社會專制統(tǒng)治下往往受到壓制,不得施展其抱負(fù),英雄失路,壯志難酬,故有“落落”之嘆。這是自古至今概無例外的。作者處于晚清黑暗腐朽的時代,對此感受尤深,故其“古今同”強(qiáng)調(diào)的是“今”,作者自己亦有志于革命,故“豪杰落落”正是其心聲也。“四顧寂寥萬籟絕”,“萬籟絕”謂自然界各種聲響都沒有,與唐人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萬籟此都寂”意同。此句寫作者四望感受到山中寂靜無聲的氛圍。這句是寫景,但恐亦有寓意,與其《桃花扇題辭》中所說“中原萬里無生氣”之意相通,包含著對于社會現(xiàn)實死氣沉沉與對統(tǒng)治者控制輿論、鉗制百姓之口的專制的憤恨。作者立志于打破這“寂寥”、“無生氣”的現(xiàn)實,向往“美利堅獨立”“法蘭西革命”式的資產(chǎn)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風(fēng)暴的到來,并慨然有鐵肩擔(dān)道義之使命感,想到此不禁豪氣萬丈,移情入景,再看四周,就有“眾山皆小天地空” 的豪邁感。杜甫《望岳》云: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作者此時站在山頂上,也覺得自己形象格外高大,視野格外開闊,仿佛任何人世的艱難險阻都不在話下。作者時年二十一歲,初生牛犢不怕虎,這正是青年作者革命銳氣的形象表現(xiàn)。這種革命感情乃是在當(dāng)時革命思潮影響下的產(chǎn)物。作者《無盡庵詩話》論詩有云:“詩歌非特以見人心,且于以覘世變焉。”此詩就既見作者革命之“人心”,亦見社會之 “變”。
寫山水而富有豪邁慷慨的革命之志,可謂難能可貴。
上一篇:李澄中《登太華寺大悲閣望滇池》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杜甫《登岳陽樓》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