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渡淮》唐山水詩鑒賞
武元衡
暮濤凝雪長淮水,細雨飛梅五月天。
行子不須愁夜泊,綠楊多處有人煙。
武元衡是中唐頗有名氣的詩人,他的山水詩境界深遠,搖曳多情,“每好事者傳之,被于絲竹”。這首詩是他渡淮水時,在淮河之上寫的,精工凝煉,意象生動,是傳世的佳作。
詩的前兩句描寫淮河景色,第一句寫水,第二句寫天,短短十四個字,勾畫出了一幅遼闊、渾濛的河上暮景。寫水的一句傳神全在“凝”字上,暮色之中河水一派昏黃,波浪翻騰,激起堆堆水花,形同碎玉,潔似白雪。它們簇擁在浪尖上,仿佛是由河水凝結而成。“凝”字極生動地表現了波濤激撞時產生的情景。第二句寫空中細雨,精煉在一“飛”字上。江淮地區五月多雨,往往纖如牛毛,此時正值梅熟,故人稱“梅雨”。濛濛細雨如星星點點的梅花碎瓣隨風飄墜,把眼前的一切籠罩在輕紗薄霧般的迷蒙之中。這兩句使用了兩個比喻,一凝重,一飄忽,互相對襯,整個境界在開闊中帶有一點凄清的意味。
下兩句描寫渡船靠岸前的情景。由于前句點明了 “暮濤”,所以下句的“夜泊”就自然成為問題了,而又以“不用愁”排解之,引出了對岸楊柳成堆,蒼翠如染的人間色調。此處既是景物描寫上的轉折,也是情感上的轉折。一個游蕩在外的行客盼望人煙和歸宿的心情通過向對岸的眺望被十分生動地表現出來了。景物與感情兩相對應,顯得非常親切、動人。
這首詩善用比喻,繪景如畫,對仗工整,開闔有致,體現了武元衡山水詩的特有風格。
上一篇:李光《渡海二首》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李白《渡荊門送別》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