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泊船瓜洲》宋山水詩鑒賞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是王安石寫景抒情小詩中的名作,語言精煉,形象鮮明,意境新穎,寫得含蓄精巧,富于詩的特質。
這首詩是詩人為想念金陵(今南京)而作。當時詩人正行船在長江上,暫時停泊在瓜洲。瓜洲在長江北岸,跟長江南岸的京口(今江蘇鎮江市)隔江相望。當時詩人的家住在金陵的鐘山(今南京紫金山),雖然離瓜洲并不很遠,但因為出游在外,一時不能回家,所以非常想念。
詩的開頭兩句說,現在泊船的瓜洲,跟南岸的京口僅僅一水之隔,而京口和自己家居的鐘山又都在長江南岸,相距也只有幾重山之遠。這兩句起得很平實,表面上看好象只是交代幾個有關地方的位置和距離,實際上已經暗含了思鄉的情意,并與下面兩句緊密相關。因為相距不遠卻不能回家,所以才有下面“明月何時照我還”之句; 因為京口和鐘山都在長江南岸,所以才有“春風又綠江南岸”之句。感情的抒寫是極為自然流暢的,思家之情并沒有著意加以渲染,卻顯得含蓄深婉而富有情致。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一句尤為人所贊賞。“綠”字是王安石作詩鍛煉字句、講究修辭的著名例子。據傳這個字原作“到”,后改為“過”、“入”、“滿”等,經過反復斟酌,十多次修改,才最后選定這“綠”字。“綠”字在這里是形容詞作動詞用,它不僅借助于顏色把本來看不見也極難捕捉的春風化為視覺形象,而且使人從中感受到一種渾然一片、生機勃勃的江南春天的氣息。“綠”字點染出長江南岸喜人的青翠,便暗寓了詩人想歸家的理由。而“又綠”跟“何時”相呼應,又表現了冬去春來,時令已改,因而加倍思家的心情。一個“綠”字,在寫景傳情上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全詩生色不少。它從一種誘人的初春景象里巧妙地透露了詩人思家的感情,顯得極為妥貼生動。“綠”字的這種用法在唐人詩中已經出現,卻鮮為人知,獨后出的王安石這一句傳誦于眾口,其間的道理是耐人尋味的。
上一篇:文征明《滄浪池上》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謝惠連《泛南湖至石帆》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