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華子岡是輞川別業附近的一座高岡,站在岡上,遠近景致盡收眼底,詩人在《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曾這樣描繪過華子岡的冬夜景象:“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春,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時,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這首詩寫的是秋景,情緒也大不相同。
“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首二句寫景,是詩人登岡所見。這兩句景語可能受到謝朓《臨高臺》“才見孤鳥還,未辨連山極”的啟發,但謝詩周密,用“才見”、“未辨”將詩中人的情態和盤托出;王詩空靈,只描繪了畫面,而讓讀者想象其間有登覽者在。謝詩用孤鳥飛還、連山無極等意象寄托“千里常思歸”之情,寓意單純、明確,讀者容易心領神會。王詩展示的是蒼穹大野、飛鳥投林,去去不盡;連山無極、秋風蕭瑟的渾茫之景,它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是復雜的,不確定的。例如我們就不能把“飛鳥”附會為倦游,把“連山”附會為思歸。因為隨著詩人退隱輞川,這些矛盾已相應退居次要位置。但我們卻能從所描繪的“日暮蒼山遠”的畫面上,感到朦朧的悲涼情調,進而意識到詩人的心底潛藏著巨大的隱憂。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后二句抒情。詩人登高,本為排解心中郁悶,但結果是愁腸并沒有解開,當他從岡上返回時,心情更加沉重,以至于有難以承受之感。“惆悵”是說因失意而傷感,懊惱。宋玉《九辯》有“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之句。宋玉坦白地把“惆悵”這個包袱抖開來,讓讀者看清楚里面有兩樣東西:羈旅和無友。王維只是說惆悵之情幾乎到了極限,至于惆悵的根源卻不肯道破,把包袱裹得嚴嚴實實。盡管如此,讀者仍能感到一個痛苦心靈的嘆息。這兩句寄慨遙深,“上下”字與“惆悵”字相應,如見其人徘徊于秋山暮色中,令人低回想象于無窮。
上一篇: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十二絕(其十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