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質《東流道中》宋山水詩鑒賞
王質
山高樹多日出遲,食時霧露且雰霏。
馬蹄已踏兩郵舍,人家漸開雙竹扉。
冬青匝地野蜂亂,喬麥滿園山雀飛。
明朝大江載吾去,萬里天風吹客衣。
這是 一首描寫途中觀感的詩篇。作者隨南宋名將虞允文從臨安(今杭州)出發,陸行至池州(今安徽貴池),準備自東流入江,西上川陜督軍。粗看上去此詩不過是敘述途中所見,感嘆羈旅的辛苦,比較平淡。其實詩人是懷著一腔報國的壯志,又受到了別人的排擠之后踏上征途的,在平淡的敘述后面隱藏著詩人深沉、激昂的感情,細細品味可以體會出來。
詩的第一聯寫出發時的景象。太陽升起得很遲,吃早飯時滿天還是茫茫的霧氣。這是由于附近山林茂密,遮蔽了陽光的緣故。可以想象詩人在晨靄朦朧中上路,身上披滿了霜露的情景。其實日出遲遲的原因還在于出發過早,為了盡快地趕路,所以反而感到太陽起遲了。第二聯就說明了這一點。他們一行騎著馬經過了兩個驛站,道邊的人家才陸續地打開竹門,出來活動。這時霧氣終于消散了,太陽懶洋洋地升起來。從“已”字和“漸”字上可以體會到詩人奔赴前線的急切心情與百姓日常生活的緩慢節奏之間的對比。這種互襯并不是無意的。下一聯承前句進一步描寫農莊上安靜、和平的氣氛。“亂”字很傳神,把野蜂成群飛舞,陽 光和煦明媚的場面表現得十分生動。田野里麥浪翻滾,山雀嘈喧,一派盎然的農家情趣。對這種景象詩人并不陌生,他深知莊園生活的舒適與安逸,也懂得退居田園,回到家鄉可以躲避戰爭的殘酷,避免朝廷中讒陷排擠的打擊,于個人來說,未嘗不是一條出路。但詩人決不會選擇這條道路。他與張孝祥、陸游、辛棄疾一樣,報定了忠心效國,視死如歸的雄心,所以最后 一聯語氣陡轉,變得慷慨激昂,借描繪即將前赴的萬里征途把胸中的宏偉志向一下子傾吐出來,境界頓時開闊起來,猶如一道強烈的電光照亮了整個詩篇。
這首詩不僅敘述了行路的過程,也描寫了詩人心靈經歷的一段過程 ,兩種過程看上去都很平淡,但在平淡的水面之下卻奔涌著激流。
上一篇:元好問《東山四首》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梅堯臣《東溪》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