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
竹枝詞是巴蜀間一種民歌形式,劉禹錫任夔府刺史時,嫌其詞俚俗,曾為之改寫,得以傳播。劉禹錫專記其事云:“余來建平里中,見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雎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其卒章激訐如吳聲……故余亦作竹枝詞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從劉氏的記述著來,竹枝詞首先是歌唱的,還可以許多人聯唱;其次是用短笛、擊鼓伴奏;其三,歌唱者是邊唱邊舞,故而深受群眾喜愛。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這兩句詩是詩人說明他初次聽見唱竹枝詞的地點、時間。詩中所說的瞿塘峽口、白帝城頭證明這詩是居易元和十四年自江州赴任忠州路經夔府經歷的事,聽見竹枝詞歌聲是在三月初旬的一個午夜。這個唱竹枝詞的人是誰不知道,詞的內容詩人沒有提,但是聽其歌聲,令人凄然。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傳說歌詞是七字句,一般是上四字一斷,也就是拖腔的地方,聲音特別宛轉動人,即詩中所說的“聲咽處”。因歌聲凄苦,驚醒了山上的猿猴、棲止的山鳥,一齊哀啼起來,令人聽起來,也感到心酸。
這首小詩只是記述詩人聽見竹枝詞的歌聲,沒有涉及到歌的內容,但給我們的印象,歌者一定是傾訴生活的苦難,而且當地人民的生活是貧困的、痛苦的;從而顯示出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的情懷。
上一篇:劉禹錫《踏歌詞四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白居易《竹枝詞四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