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劉巖
拋金似泥涂, 不如富購書。
有書堆數仞, 不如讀盈寸。
讀書雖可喜, 何如躬踐履。
積金不積書, 守財一何鄙!
書多不能讀, 賈肆浪奢侈。
能讀不能行, 蠹枯成敝紙。
這首詩可分作兩段。前三聯為第一段。首句顯然從“揮金似土”這一成語中化出。揮金似土,不如富而購書。首聯起興便切入題旨,無拖泥帶水之弊,有開門見山之勢。次聯以“數仞”之高與“盈寸”之低構成一組對比,而對比之值卻是“堆數仞”反不如“讀盈寸”,這種對比反差,收烘托渲染之效,使讀書的重要性得以充分強調。從而,為下聯揭示主旨蓄足氣勢。“讀書雖可喜”一句,承上而來,“何如躬踐履”一句。遞進一層。躬,即親身。踐履,即履行、實行之意。讀書固然重要,實踐尤為要緊。三聯形成三個層次,逐層鋪墊,層層遞進,末句收束,點明主旨。
后三聯為第二段,詩意與上一段遙相對應,只是變換敘寫方式,不從正面下筆,而從反面立論,著眼于批判,筆觸更深入底蘊,使詩的主旨愈發鮮明。第四聯寫“富而不積書”之可鄙,“一何鄙”,即何其粗俗鄙陋的意思。富而不積書,何其鄙陋!深沉的語氣中,透露出輕蔑厭惡的情緒。次聯承上聯詩意,且又遞進一層。“書多不能讀,賈肆浪奢侈。”賈,本指擺攤售貨的商人;肆,即擺設、陳列之意;賈肆,在這里指設肆而賈的貨攤。浪,即隨便、徒然之意。這兩句的意思是,如果只是把書排列滿架,束之高閣,以示風雅,其狀如設肆而賈的貨攤,徒然造成浪費。如此,購書又有何益?購書不讀固然無益,雖讀書而又不能身體力行者,同樣毫不足取。詩人在最末一聯,形象地把這種能讀而不能行的“書呆子”,比作專以書為食的蛀蟲,無情地嘲諷他們只能把好端端的書本變作破紙堆,而決不能給社會帶來任何好處!
全詩或從正面敘寫,或從反面批判,以層層遞進的表現手法,反復申明“實踐尤為重要”的道理。傳統觀念向來鄙視實踐,而詩人卻如此強調實踐的重要,尤其顯得難能可貴。詩人生當康熙時代,當時,學術界對明代空疏學風深惡痛絕,明智之士全力倡導“實學”。“崇實黜虛”,一時蔚成風氣。所謂崇實,即重實踐,重考察,重驗證,重實測;所謂黜虛,即鄙棄“空談心性,不務實際”的宋明理學。詩人重視實踐的思想淵源,當與此“實學”思潮有關。
這首詩在結構上自有其獨特之處,誠如沈德潛所云:“下半首即申前半首意,不添一閑語,是為創格。”全詩截然劃作兩段,兩段間純為并列關系,各自相對獨立,而后段重申前段之意,故而一意貫注,兩段渾然為一,決無游離之弊。
上一篇:《月巖·元·劉立雪》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民謠·清·朱彝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