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是漢樂府民歌《相和歌·平調曲》的歌題名。
大自然的萬物,如果細細加以觀察體味的話,常常可以從中悟出某些人生哲理。這首詩就是用比興手法來闡明這個道理的。一開始以欣欣向榮的園子里生長的向日葵起興,說它上邊早晨的露水正待陽光來曬干,這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圖景。接著又從園葵而引申到大自然的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溫暖的陽光,這就由點到面,大大擴展了詩歌的意境,其目的在于啟發人們要珍惜這大好春光并產生出積極向上的意志。但是春天是難以常駐的,春天過后,就是蕭瑟秋風降臨大地的時節,草木枯黃、百花凋零乃是秋天最明顯的特征。這“常恐”二字用得極有深意。按照人們的普遍愿望,自然是希望青春常駐,但春去秋來又是大自然發展的規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就更加強了珍惜春光的用意。
園葵、萬物都是靠春天的陽光成長的,百花凋零乃是“秋節”降臨的結果,這都和季節有關。為了把道理講得更透些,詩人又變換一個角度,以滾滾東流的條條江河,最終都要注入大海,絕無“西歸”之理,說明這也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而與上面比喻不同的是:這“百川東到?!笔遣皇芗竟澲涞?,無論春天或是秋天,都是如此,這顯然比上述比喻更深一層。聯想到人的一生,盛年有限,時光迅速流逝不也是一去不復返么?通過上面一系列形象化的比喻,結尾飽含哲理性的警句才顯得分外有力。自古以來,這兩句詩激勵了多少有志之士,以此為座右銘,奮發努力,干出一番出色的事業來。
上一篇:《采葵莫傷根·漢·無名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題弟侄書堂·唐·杜荀鶴》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