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億
鮑老當筵笑郭郎, 笑他舞袖太郎當。
若叫鮑老當筵舞, 轉(zhuǎn)更郎當舞袖長。
〔傀儡〕木制的偶像。此處指木偶戲。〔鮑老〕戲中人物。
宋初詩壇并未因改朝換代而驅(qū)除了晚唐五代的浮糜文風。以楊億為首的“西昆派”,雖自以為學習李商隱深得精義,“雕章麗句,膾炙人口”(楊億《西昆酬唱集序》)其實不過東施效顰,將形式美的追求引入了歧途。倒是這首《傀儡》一反楊大年常態(tài),寫得流暢自如,活潑灑脫。
首句“鮑老當筵笑郭郎”——旁觀者“清”,木偶戲中得高望重的鮑老于筵席上為郭郎的動作忍俊不禁,“笑他舞袖太郎當”。誠然,木偶作戲,難免動作僵硬,郎郎當當,由于臂短袖長,舞起來更是抖抖戰(zhàn)戰(zhàn),郎當不已。
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鮑老只顧為郭郎發(fā)笑,居然忘記了自己也是木雕,于是楊億站出來議論道:“若叫鮑老當筵舞,轉(zhuǎn)更郎當舞袖長。”真的讓你老態(tài)龍鐘的“鮑老”于席間舞它一陣,只會比郭郎舞得更加手臂僵硬、腳步踉蹌。
北宋陳師道在其《后山詩話》中評論《傀儡》一詩時說:“語俚而意切,相傳以為笑。”確乎如此。宋人以文為詩,以論為詩,多為后人詬病,其實多是“誤把抄書當成詩”(袁枚《小倉山房詩集》)。錢鐘書說,宋詩講道理發(fā)議論“道理往往粗淺,議論往往陳舊,也煞費筆墨去發(fā)揮申說”(《宋詩選注·序》)。但楊億此詩亦是敘中有議,卻讓人覺得值得品味,值得申說,其原因就在于“語俚而意切”。可以說,能夠?qū)ⅰ耙话俨叫ξ迨健钡牡览碛哪亍⒑啙嵉亍⑿蜗蟮乇憩F(xiàn)出來,讓人“相傳以為笑”,于笑聲中受到啟發(fā),這在當時文風浮靡的形勢之下,實屬不易。
上一篇:《偶成·宋·程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冬夜讀書示子聿·宋·陸游》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