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于謙
絹帕麻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兩袖清風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作者任山西、河南巡撫期間,明王朝日漸腐敗,宦官王振竊權。一時間,朝廷上下趨云若鶩,巴結逢迎惟恐不及。地方官進京,大多攜帶本地特產,奔走王振等權貴門下送禮行賄,以求加官進爵。而于謙每逢進京奏事,從不攜帶禮物,這與時尚相悖的行為,一些人不理解,或勸其隨波逐流,略施人情。于謙付之一笑,并舉起衣袖不無詼諧地說道:“帶有兩袖清風耳!”由此而觸動詩興,寫下這首七言絕句。
首句羅列三種地方特產入詩,自然流暢,可謂化俗為雅。絹帕,即絲織頭巾。線香,細長如線的香。次句以“反為”二字為轉換,作者憤激不平之氣盡含其中。一個“殃”字,透露出贓官酷吏搜刮民脂民膏給百姓帶來的災難。前兩句是對腐朽現象的譴責,后兩句轉為對自己磊落胸懷的剖白。“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天,指代京都。閭閻,泛指百姓。“兩袖清風”,似從蘇軾《赤壁賦》中化出。《赤壁賦》有云:“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雖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于謙的詩句雖從蘇軾賦句中化出,但兩者的題旨卻大有差異。賦句表現蘇軾的超脫飄逸,詩句表現了于謙的清廉剛正。
小詩激情蕩漾,虎虎有生氣。一個“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的清官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上一篇:《書能誤人·明·李贄》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今日詩·明·文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