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選皇猷①,遐觀帝錄,庖犧出震之初②,軒轅垂衣之始③,所以司牧黎元,所以疆畫分野。暨乎唐堯之受天運,光格四表④;虞舜之納地圖⑤,德流九土。自茲已降, 空傳書事之冊;逖聽前修⑥,徒聞記言之史。豈若時逢有道,運屬無為者歟⑦!我大唐御極則天,乘時握紀,一六合而光宅,四三皇而照臨⑧。玄化滂流,祥風遐扇, 同乾坤之覆載,齊風雨之鼓潤。與夫東夷入貢, 西戎即敘, 創業垂統,撥亂反正, 固以跨越前王, 囊括先代。同文共軌,至治神功, 非載記無以贊大猷, 非昭宣何以光盛業?玄奘輒隨游至,舉其風土, 雖未考方辨俗,信已越五踰三⑨。含生之疇, 咸被覬澤⑩;能言之類, 莫不稱功。越自天府(11), 暨諸天竺,幽荒異俗,絕域殊邦, 咸承正朔,俱沾聲教。贊武功之績,諷成口實;美文德之盛,郁為稱首。詳觀載籍,所未嘗聞;緬惟圖牒,誠無與二。不有所敘,何記化洽(12)?今據聞見,于是載述。
然則索訶(13)世界,三千大千國土, 為一佛之化攝也。今一日月所臨四天下者,據三千大千世界中, 諸佛世尊, 皆此垂化, 現生現滅,導圣導凡。蘇迷盧山(14)四寶合成, 在大海中,據金輪(15)上, 日月之所照回,諸天(16)之所游舍, 七山七海, 環峙環列。山間海水, 具八功德(17)。七金山外, 乃咸海也。海中可居者, 大略有四淵焉: 東毗提訶洲, 南瞻部洲, 西瞿陁尼洲, 北拘盧洲。金輪王乃化被四天下,銀輪王則政隔北拘盧,銅輪王除北拘盧及西瞿陁尼, 鐵輪王則惟贍部洲。夫輪王者,將即大位,隨福所感, 有大輪寶浮空來應。感有金銀銅鐵之異,境乃四三二一之差, 因其先端, 即以為號。
則贍部洲之中地者,阿那婆答多池也(18),在香山(19)之南, 大雪山之北, 周八百里矣。金、銀、琉璃、頗胝(20)飾其岸焉。金沙彌漫,清波皎鏡。八地菩薩以愿力故,化為龍王, 于中潛宅, 出清冷水, 給贍部洲。是以池東面銀??冢?流出殑伽河(21), 入東南海;池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22),繞池一匝, 入西南海;池西面琉璃馬口, 流出縛芻河(23),繞池一匝, 入西北海;池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24),繞池一匝,入東北海?;蛟粷摿鞯叵鲁龇e石山, 即徙多河之流, 為中國之河源云。
時無輪王應運,贍部洲地有四主(25)焉。南象主則暑溫宜象, 西寶主乃臨海盈寶,北馬主寒勁宜馬, 東人主和暢多人。故象主之國,躁烈篤學,特閑異術,服則橫巾右袒,首則中髻四垂,族類邑居,室宇重閣。寶主之鄉,無禮義, 重財賄,短制左衽,斷發長髭,有城廓之居,務殖貨之利。馬主之俗,天資獷暴,情忍殺戮,毳張(26)穹廬, 鳥居逐牧。人主之地, 風俗機惠, 仁義照明(27), 冠帶右衽, 車服有序,安土重遷,務資有類(28)。三主之俗, 東方為上。其居室則東辟其戶,旦日則東向以拜。人主之地, 南面為尊。方俗殊風,斯其大概。至于君臣上下之禮, 憲章文軌之儀, 人主之地無以加也。清心釋累之訓,出離生死之教(29), 象主之國其理優矣。斯皆著之經誥, 問諸土俗,博關今古, 詳考見聞。然則佛興西方, 法流東國, 通譯音訛, 方言語謬,音訛則義失,語謬則理乖,故曰“必也正名乎”,貴無乖謬矣。
夫人有剛柔異性, 言音不同, 斯則系風土之氣,亦習俗之致也。若其山川物產之異,風俗性類之差, 則人主之地, 國史詳焉。馬主之俗, 寶主之鄉, 史誥備載, 可略言矣。至于象主之國, 前古未詳, 或書地多暑濕,或載俗好仁慈,頗存方志(30),莫能詳舉。豈道有行藏之致, 固世有推移之運矣。是知候律以歸化,飲澤而來賓,越重險而款玉門,貢方奇而拜絳闕者,蓋難得而言焉(31)。由是之故,訪道遠游,請益之隙,存記風土。黑嶺已來,莫非胡俗。雖戎人同貫,而族類群分,畫界封疆,大率土著。建城廓,務殖田畜,性重財賄,俗輕仁義。嫁娶無禮, 尊卑無次,婦言是用, 男位居下。死則焚骸,喪期無數。剺面(32)截耳,斷發裳,屠殺群畜,祀祭幽魂。吉乃素服,兇則皂衣。同風類俗,略舉條貫。異政殊制,隨地別敘。印度風俗,語在后記。
(《大唐西域記》, 中華書局1981年版)
注釋 ①皇猷——帝王的教化。②“庖犧”句——庖犧,即伏羲氏, 傳說中說他教民結網、漁獵、畜牧,養犧牲以充庖廚, 又造書契作八卦。出震之初, 《易·說卦》:“帝出乎震?!敝噶呢灾弧罢鹕险鹣隆?),萬物發動,意味著雷震霹靂, 人類紀元。③“軒轅”句——軒轅,即黃帝。垂衣,《易·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薄墩摵狻ぷ匀弧罚骸按挂律颜撸构盁o為也?!?④光格四表——《書·堯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格,到、去。四表,四方極遠之處。⑤虞舜之納地圖——《開元占經》卷一一三引《帝王世紀》云:“舜時……西王母慕舜之德,來獻白環及貢蓋地圖?!?⑥逖聽前修——遠聞前賢。逖,遠。修,賢人。⑦“豈若時逢”二句——哪里像適逢天下有道、無為而治的時代呢! ⑧“四三皇”句——三皇,指上文的黃帝、堯、舜。四,用在這里意謂唐朝皇帝的功績足以與三皇相比,故合三皇而為四。⑨越五踰三——指唐太宗的功績已超過三皇五帝。⑩“含生之疇”二句——所有的生靈都沾被唐朝的仁澤。(11)天府——《國策·秦策》:“蘇秦謂秦惠王曰:大王之國,所謂天府。”這里指唐朝。(12)“不有所敘”二句——如果不記述下來,何以標示唐朝教化的普及。洽,侵潤。(13)索訶——意為“堪忍”、“忍土”。佛教認為索訶世界是釋加牟尼佛所教化的范圍。(14)蘇迷盧山——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一:“蘇迷盧山,梵語寶山名。”這里實指喜馬拉雅山。(15)金輪——金剛輪。(16)諸天——本文指諸天神。(17)八功德——八種優良的屬性。(18)阿那婆答多池——佛教傳說它是殑伽、信度、縛芻、徙多四河之源。(19)香山——佛教傳說認為它是贍部洲的最高中心。(20)頗胝——水晶。(21)殑伽河——古印度河名,即恒河。(22)信度河——即印度河。(23)縛芻河——即阿姆河。(24)徙多河——今葉爾羌河與塔里木河。(25)四主——指晉天子、天竺國天子、大秦國天子、月氏天子。南象主一般認為指古印度,西寶主泛指波斯、大食以至大秦,北馬主泛指突厥、回紇,東人主則指中國。(26)毳張——疑為“毳帳”,游牧民族所居氈帳。(27)“人主之地”三句——意謂人主的地方,風俗靈巧聰惠,仁義明白昭著。(28)“安土重遷”二句——安于本土不輕易遷移,有專門從事商業的。(29)“清心釋累”二句——“清心釋累”、“出離生死”概括了佛教的基本教義。(30)方志——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31)“是知候律”五句——意謂從此可知,使他們靜候時機以歸化,霑被德澤而來賓服,越過重重險關而叩玉門關,進貢地方奇物而朝拜于朝廷,實在是難得而言啊。(32)剺(li)面——破面、刺面。
賞析 玄奘是我國歷史上的卓絕人物。貞觀三年從長安西行, “乘危遠邁,策杖孤征”,經姑臧,出敦煌,由新疆及中亞等地輾轉到達印度的摩揭陀國王舍城。其間“境界危惡,層現錯出,非人世所堪,其之于死者不知其已矣”!然而他憑借著對佛教的堅定信仰和無止境的求知欲望,游歷五萬里,往返十七年,取經求法,名揚印度,載譽而歸,成為推動中印文化交流和佛教繁榮的文化巨人。三藏法師的《大唐西域記》正是記述了他此次西行所經歷的一百三十八國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宗教等,成為研究西域、印度諸國的重要史料。在這篇序文里,玄奘從兩個不同側面談到他寫此書的主客觀原因。
唐朝初年,李淵曾宣布道第一,儒第二,佛第三。這樣的排名,實際上是對佛教的沉重打擊。作為一位在外游歷多年的宗教家,深諳事故,有著特殊的政治敏感性,亦知“不依國主,法事不顯”,故與唐太宗保持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對于唐太宗而言,雖然唐王朝早已一統天下,國運昌盛,然而西部民族不斷尋釁滋事,曾打到首都長安。為了安邦定國,李世民也急于了解西域諸國的歷史地理情況。于是在皇宮中情意殷殷地召見了玄奘。他們的合作有著各自的目的。玄奘法師在此奉敕所作的序中也就不可避免地歌頌大唐帝國的文治武功。諸如“我大唐御極則天,乘時握紀,一六合而光宅, 四三皇而照臨”, “同文共軌,至治神功”等。仁義的德澤滂流,幸福的和風遠揚??墒窃斢[群書,遍觀圖諜,“竊以章彥之所踐藉,寶陳廣褒,夸文之所凌歷,無述士風,班超侯而專遠,張騫望而非博”,都沒有詳細記載。為了宏揚唐朝教化,讓西部少數民族臣服,于是在訪道遠游、請教求益的空隙把當地風土記載下來, “謹具編裁,稱之為《大唐西域記》”,這其實是著書的客觀原因。
玄奘從幼年到成年,一心研究佛經??墒欠鸾浀姆g多有游離遺漏,有的甚至錯誤百出。語言謬誤道理也就乖違,致使佛教義學混淆不清。佛教徒講說各異,當時的名流對于佛法的部派各執一詞,往往摭舍了花朵而丟棄了果實。玄奘行腳南北,疑莫能決。作為一名虔誠的佛徒, 只好求教于印度本土,窮盡真如的要旨所在。這其實是他在序文中所提到的著書的主觀因素。
當然,法師在陳述成書的過程時又并非是平鋪直敘的。他以佛教徒所特有的思維方式展現出與眾不同的風格。他用佛教的宇宙觀,把大唐帝國整個地納入到他所建構的佛國中來。在這同一佛所教化的三千大千國土中,那些具有象征意義的象主國、馬主國、寶主國和東方的人主國真是異彩紛呈,形態各異,有著各自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陌生而又奇幻的世界。
上一篇:《夏衍雜文隨筆集》后記|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大地龍蛇》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