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章的優劣每從兩方面看去:一是體裁,二是風格。體裁的高下純駁,可以見行文者之力;風格的剛柔緩急, 可以見行文者的性。申言之,就是從體裁得見工夫,從風格得見天分。這雖不能嚴刻地劃分, 而大致總是如此的。
就體裁而論,凡雜文俱不謂為駿上縝密。駁而不純正是“雜”字的確詁。敘事之與議論,描寫之與解釋,詩的風之與文的風……在無論那一種單型的文體中都以兼收并蓄為病的,而在此獨見例外。這仿佛一鍋熱騰騰的雜燴, 雖亦可以使甘食的饑者欣然大嚼,然而精于辨味者決不肯把它列為上肴的。自然, 即使是雜燴,也盡有精粗美惡的不同,也盡有人特別喜歡吃他的;但這純然是個人的嗜好了。
就風格論, 文人體性不同, 文章風格自因之而變。在一作者的諸作品中雖亦可時見殊異的風格,但總不如諸作者各人作品的比較, 其差別尤為明顯,這種可以表現個性的風格, 以如何因緣而形成, 真是文藝批評上一個幽玄的趣問?,F在姑且剪截地說罷?!L格只是文人體性自然的流涌,未及自覺而已分明地表現在文章上的。當他自己行文之頃尚不覺風格之為何物;到筆稿一成,反復地看了幾遍——最好和他人所作, 文題相類的一氣讀下——就恍然如有所觸,而能信風格之為實有了。
現在以圣陶的和我的雜文結為此一集。一篇雜文已是一鍋“李鴻章了”,何況把它們集合起來,更何況是出于兩個人的手筆的。無端的凌亂,如榛莽般的充填著,我們殆將不知何以自解。所敢些微自信的一點是:體裁雖駁雜,卻也未必生吞活剝;風格雖纖薄,卻還不至空無所有;兩個人所作的合攏來, 雖不敢說相得益彰, 卻也面目各具,神思可通, 不至于全然雷同或隔絕。戲臺里喝彩, 果然涎臉可憎, 總要比冷場好個一點,我們——至少我是這樣打算著呢。
劍的雙鋒可取象心靈的兩元(智與情), 亦可取象兩個殊異的心靈。鞘以韜鋒,徒具其形, 不有其利;故遂以“劍鞘”署此書, 非另有其他深意。書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圣陶的, 第二部分是我的。若離合比較而徐玩之, 或可生些微的興趣;但恐區區短書未足以當諸君的一盼。
1924年11月平伯記
(《劍鞘》,樸社, 1924年版。)
賞析 俞平伯在散文上的成就和影響,超過了他的新詩。在他已經結成集子的百余篇散文中,多是學術性、考據性、評論和雜感之類的文章。抒情散文雖然比重不大,但其影響卻超過了他的其他散文。俞平伯的散文曾與朱自清等友人相互切磋,也受到了周作人思想的影響。周作人的散文在中國新文學運動中是一個重要流派,這個流派強調文學要表現個性,不很重視文學的社會作用,提倡雅致、平和、沖淡。而俞平伯是這一流派中的有代表性的作家。俞平伯的散文雅致、清澀,具有曠遠深邃之美。他為自己的詩文集寫的序、跋, 以及《重刊〈浮生六記〉序》、《重刊〈陶庵夢憶〉跋》、《〈近代散文鈔〉跋》等,是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的重要資料。
《劍鞘》序開篇并不談所序的作品,而是直接談文論?!罢撐恼碌膬灹用繌膬煞矫婵慈ィ阂皇求w裁,二是風格。體裁的高下純駁,可以見行文者之力;風格的剛柔緩急,可以見行文者的性。申言之,就是從體裁得見工夫,從風格得見天分?!痹谟崞讲磥恚吩u文章的角度或尺度有兩個,一個是體裁,一個是風格。而體裁主要體現作者的后天的功力,風格則體現作者的天性。這里所說的體裁,與現在通行的解釋不同,它是沿用古人的說法而來的。在古代,體裁是指文章的結構與剪裁,俞平伯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體裁一詞的。文章的結構與剪裁確實能夠體現出作者的功底,沒有相當的培養、訓練和實踐,是很難達到剪裁得當,結構嚴謹、合理、完整的。但是他關于風格的說法卻需要辨析一下。首先,風格與作品的結構和剪裁不可分割。風格是由結構、剪裁以及語言等諸多因素構成,把風格和結構、剪裁分開是不對的。其次,風格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把風格的形成僅僅歸結為先天的因素是不確切的。
俞平伯在具體談體裁的時候說, “凡雜文俱不謂為駿上縝密”。這里所說的雜文就是散文或小品文。在一般單型文體中,敘事與議論、描寫與解釋、詩的風與文的風是不宜兼收并蓄的,而在散文中則“獨見例外”。散文可以把不同文體的因素兼收并蓄。所以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之一。俞平伯正是抓住了散文的這個特點。盡管他認識到了散文這個特點,卻因了散文的這個特點,不愿把散文“列為上肴”。其實,散文與其他文體相比毫不遜色,同樣有許多經典作品傳世,許多散文作品都是上品。
具體談風格的時候,俞平伯說,“風格只是文人體性自然的流涌,未及自覺而已分明地表現在文章上的”。這是很精彩的論述。風格雖然不是先天就有的,但它卻是自然形成的,不可強力而致。那種不顧個人性情如何,只顧主觀追求某種風格的做法是注定要失敗的。
分別談了體裁和風格之后,作者把話題引到了《劍鞘》集上,而且接著體裁和風格談這個集子。作者自信出于兩人之手的《劍鞘》集“體裁雖駁雜,卻也未必生吞活剝;風格雖纖弱,卻還不至空無所有”,而是“面目各具,神思可通”。作者沒有就《劍鞘》談《劍鞘》,也沒有空談理論,而是將理論和自己所序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聯系起來談。此序寫作的基本思路是從一般理論到具體作品。
上一篇:《創作四試》前記|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剪燈新話》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