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遜
居人行轉軾,客子暫維舟。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露濕寒塘草,月映秦淮流。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
何遜是南朝梁代文學家,他的詩在許多方面已經非常接近唐詩,尤其在聲韻方面,他比永明體更加完善化了。宋人洪邁選《萬首唐人絕句》,誤把何遜的《閨怨》等十四首五言詩作為唐人絕句收入,雖為常識性錯誤,卻可證明何遜詩與近體詩的酷似。唐代大詩人杜甫曾說:“頗學陰(鏗)何(遜)苦用心”(《解悶》),可見何詩在唐代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在秦淮江畔與朋友分別的情景。“居人”指住在此地的主人,“客子”指將要乘舟離去的過客。從結尾的“獨守故園秋”一句推測,詩人當為客子,胡興安當為居人,“獨守”是詩人想象與朋友離別歸家后的孤獨之情。“行轉軾”指將要轉掉車頭回家。“行”即將詩人在朋友家住了一些日子,現在即將離去了,主人乘車到水邊為他送行。現在詩人暫且把船系在岸邊與朋友說幾句道別的話,這是最后的時刻。“行”、“暫”兩字將離別時詩人的不忍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是極為精巧致的一聯。在今天的筵會上,兩位朋友傾心長談,在吟詩飲酒之間時時發出爽朗的笑聲,都感到無比的快樂。可是,轉眼之間,一個要乘舟遠征,一個要命駕回府,從此之后能否見面,心中無數,因此兩人各自都從內心發出深深的憂慮。
“露濕寒塘草,月映秦淮流”是借景抒情,以景仕情的佳句。天氣微寒,露水打濕了池塘中的水草,秋夜云淡,明月倒映在秦淮之中,好象隨著江水流動。詩人一想到剛才那些傷心的事,就有些煩惱,所以舉目四望,想在游心山水之中化其郁結。可是,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詩人所見之景無往而非離愁別緒。這兩句詩的關鍵在“寒”、“流”二字。“寒”一方面照應題目之“夜”與下文之“愁”,是秋夜的如實寫照,同時也象征著詩人此時心灰意冷的情感。“流”,是說天氣清朗,月亮在水中清晰可見,同時暗示著詩人對一切皆無常之觀念的體認。月亮是永恒的,可是此時它好象被水沖著緩緩移動,這實際上是詩人與朋友分別時所體驗到的好事難全之心境的下意識的流露。
“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方”是將要的意思,與第一聯的“行”同意,這是為了避免重復。這一聯詩人想象離后的孤獨之情。與朋友分別后,獨自守著家園,在一片秋景中陷入無盡的離恨。
這首詩的四聯基本上都是很工整的對仗,尤其是中間兩句,更是洗練之極。全詩音律頓挫,朗朗上口,而且情景交融,意境幽遠,是難得的佳篇。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屈原《東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