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陽樓》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大歷三年(768年)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后至岳陽,方有《登岳陽樓》之作。
這首五言律詩氣魄宏大,感情沉郁,狀寫出詩人在岳陽樓頭,面對浩淼的洞庭湖水,所引發的嘆志嗟病、憂世傷時的感慨。起首兩句看似平常,但仔細推敲,聯系后文,卻有豐富的涵義: 一則以“昔”、“今”二字包融了滄桑之感;二則流露出對此江山勝跡的向往之久;三則寫出了詩人正立在岳陽樓頭下瞰洞庭湖的形象;四則為頷聯兩句對洞庭湖的描寫打好了底子。由此可見,這首詩真不愧大家手筆。
第三、四句是描寫洞庭的千古名句。詩人形容遼闊無邊的洞庭湖分割(坼,讀che,分割)了吳楚,成為東南之間疆界,使整個天地都像在她的湖水中漂浮一般。凡到過洞庭湖的人誰不驚嘆杜公描寫的準確和他那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胸襟氣魄,只有胸納乾坤心包宇宙者才能吐出這般錦繡之詞。第五、六句是全詩的一大轉。這不僅是由“景”入“情”之轉,而且是情的突轉(因“景”中已融入了情感)。前面的“景中之情”氣魄多么宏大,這正表明詩人胸中的少壯之氣仍然不減當年,他還渴望為蒼生社稷建功立業,然而——“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現實生活的風霜雨雪已使詩人渾身是病而且垂垂老矣,這是怎樣的憤疾與悲哀!然而“心未老,鬢先衰”的詩人仍然不甘心為自身的衰病所壓倒,他仍然憂國憂民關注國事,于是第七、八句又一轉——“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眼望萬里關山天下到處還動蕩在兵荒馬亂之中,詩人不禁涕淚滂沱,聲淚俱下了!這才是詩圣杜甫,這才是畢生關注著“世上瘡痍,民間疾苦”的杜甫,他永遠不哀嘆一己的悲歡,即使寫到“一己”也會從中折射出時代的風雨。
上一篇:李白《登太白峰》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德裕《登崖州城作》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