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獨坐敬亭山》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首小詩寫于天寶十二載(753)秋天。這時,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達10年之久。長期漂泊,使他看透了人情冷暖;懷才不遇,讓他對現實失望復失望。既然滾滾紅塵中再找不到一塊可以安放心靈的靜土,詩人只能超脫凡俗去和大自然對話。詩中所表現的,正是這種清高冷傲、孤獨寂寞的心緒。敬亭山,一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北,為南北朝時代詩人謝朓賦詩的地方。
題目中一個“獨”字,點出了詩的主旨。開頭兩句,即對主旨進行了生動而形象的描繪。“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高遠的天空中,連一只鳥都看不到,惟一的一片云彩,也悠閑地飄飄而去。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一個“盡”,一個“孤”,釀就了何等巨大的一種虛無呵!置身其間,誰人能不感到寂寞呢?好在“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相看”是雙方互動的行為,“兩不厭”也正好照應了這種互動,如同說: “我看它看不夠,它看我也看不夠。”“它”是誰?是詩人一生七次游歷過的敬亭山。
上一篇:章碣《焚書坑》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張蠙《登單于臺》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