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急雨才過水上樓,門前齊解木蘭舟。
垂楊小屋菰蒲岸,不聽涼蟬已覺秋。
湖里荷花百頃田,濕香如霧綠如天。
會須盡剪青蘆葉,頓放花光到客船。
匯波樓在山東歷城縣大明湖畔。這兩首詩以匯波樓為活動中心寫大明湖夏末秋初的雨后風光,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和強烈的感染力。
第一首,寫雨后泛舟。首句入題,一開始就說“急雨才過”,給畫面抹上了清新、明凈的色彩,以下的描寫都在這個特定的色調中展開。首先出現在畫面上的是一座宛如水上樓閣的匯波樓。從活動的地點看,樓閣門前是泛舟的起點,樓上是遠眺賞荷的立足點。從結構上看,匯波樓在兩首詩中一首明寫,一首暗寫,是連接兩首詩的樞紐。第二句,描述匯波樓門前的景象,交代泛舟的出發點。詩句用一個“齊”字說明游客之多,門前若市,用一個“解”字不僅使我們聯想到游客們避雨的神態,而且還仿佛看見了他們急雨之后紛紛解索出發的喜悅。畫中人物栩栩如生,簡直可以呼之欲出了。第三句,寫泛舟所見。詩人寫岸上秋色只選了三種景物:垂楊、小屋、菰蒲岸。垂楊裊裊,菰蒲蔥綠,足以顯示秋的韻味,小屋在二者之間,自然要受到秋色浸染。全句寫景只用了三個名詞性的詞語,但使人如臨其境,盡睹了初秋的風采。末句寫泛舟所聞、所感。當岸上傳來涼蟬的鳴叫時,詩人卻說“不聽涼蟬已覺秋”,以否定聽蟬的方式進一步強調秋色的魅力。字里行間流露了詩人對年華流逝的感傷。
第二首,寫登樓眺望。這首詩寫登樓眺望荷湖秋色的所見、所想。詩人在這首詩里寫荷花有獨到之處,他沒有寫荷花的姿態、顏色,而是用“濕香如霧”描寫它在雨后散發出來的馨香,表現出來的神韻。不僅讓人聞到它的芳香,感到它的濕潤,而且能看到它霧一般輕柔飄渺的身影。寫荷葉,詩人除用古樂府中“蓮葉何田田”的“田”字表現荷葉相連的樣子之外,還用了“百頃”、“綠如天”進行夸張比喻,與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詩意異曲同工。末兩句,即景生情。詩人登高望遠,當水邊蘆葦擋住視線,影響到賞荷時,詩人忽發奇想“應當把‘青蘆葉’統統剪去”,表現了詩人對荷花的熱烈感情。詩人想象,在剪盡青蘆葉以后,荷花必然將變得分外光華燦爛,美艷動人。
這兩首詩情景交融,語言通俗流暢、構思精巧、風格自然,確有“著手成春”的功力。
上一篇:汪中《梅花》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白《春夜洛城聞笛》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