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首七絕寫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詩人已是六十有八的高齡了。夏歷十一月四日之夜,突然飄風疾雨,聲勢大作。風雨掠過詩人的心靈,使他也不由得豪情大作,產生出壯奇的幻覺。
首句“孤村”已屬伶仃,“僵臥”則更為凄慘。罷斥山陰,貧病交加,晚景何等凄涼。起句七字,情境分為兩重,從“不”字始,情緒由抑轉揚。在這位白發蒼蒼、僵臥孤村的老人胸中仍然燃燒著一團熊熊的烈焰。他僵而不朽、孤而不哀、老而不衰。一種理想在頑強地支配著他,一股熱血在他的周身奔流,這便是:“尚思為國戍輪臺”。輪臺,在今新疆輪臺縣一帶,這里代指邊疆地區。這就是他處境凄涼而心境絕不悲涼的原因所在。次句對首句“不自哀”作了具體說明。他收復失地的愿望,矢志不渝;報效國家的理想,至老不改。次句語執詞堅,激情飛濺,讀來令人感奮而起。
第三句點出詩題,轉入眼前景象的描述,“夜闌臥聽風吹雨”,次句之“臥”與首句之“臥”相關聯。他雖僵臥在床,卻毫不寂寞,思緒繽紛,思潮翻滾。他在“聽”,這“聽”與“僵”字相對襯,顯示出他體靜而心動,他有所待。正因為有上述心潮沸然的思想基礎,所以,當詩人臥聽狂風急吹、驟雨大作時,突然出現一個壯麗奇異的幻夢:“鐵馬冰河入夢來”。他仿佛率領鐵騎大軍,渡過北方的冰河,直搗“黃龍”。結句出之以夢境,則益發顯示出他的報國熱情之熾烈。他日思夜念的不正是這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雄壯圖景嗎?幻化為夢,則可見他對恢復大業的愿望是何等堅定、深沉。夢境的出現在詩中又顯得十分自然,前有“尚思為國戍輪臺”的壯志抒發,中有“風吹雨”的實景描述作鋪墊。經過“聽”覺,進入腦際,就幻化出如此奇夢了。陸游就曾有一首以《異夢》為題的詩表現了相似的情景。
全詩境界恢宏,氣勢磅礴,似天風海雨掠過卷面,讀來令人奮然而起,胸中涌發出無限豪情。
上一篇:李彌遜《春日即事》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維《華子岡》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