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古意呈喬補闕知之》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這首詩是擬古樂府之作,收入《樂府詩集》,題作《獨不見》。是代喬知之的愛妾寫贈他的一首思婦詩。喬知之于武則天通元元年(696)以左補闕隨武攸宜北征契丹,次年得勝。回朝后,當年因愛妾碧玉事,為武承嗣所殺。此詩,即擬碧玉代贈知之。補闕,朝廷掌諷諫的官。
詩的首聯以海燕雙棲起興,從對環境的渲染,表現思婦的孤獨心境。盧家少婦,樂府古辭《河中之水歌》: “十五嫁為盧家婦”。后人因以盧家婦作為少婦代稱。中間兩聯由思婦而征人,又由征人而思婦。遼陽(指遼東地區)、白狼河(大凌河,在遼寧省)是征人的象征,寒砧、丹鳳城(即京城,相傳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吹簫引鳳,鳳凰飛降咸陽城,所以稱丹鳳城)是思婦的象征。最后,歸結為尾聯思婦的含愁獨處,空對明月孤幃。雖然藻飾秾麗,鋪陳詞采,但格調清新,境界開闊,筆意流動,托物寄情,可以見出詩歌由齊梁之風向初唐氣勢過渡的軌跡,因此,頗受后人稱頌。明代的何景明、薛蕙等人,均推此詩為“唐人七言律第一” (見楊慎《升庵詩話》卷十)。
上一篇:耿湋《古意》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李白《古朗月行》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