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靈隱寺》唐山水詩鑒賞
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求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宋之問是初唐名家,他的五言詩寫得精麗縝密,《靈隱寺》便是其名篇之一。寺在杭州西湖西北武林山下。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薄苞悗X”,指印度靈鷲山,這里借指飛來峰。相傳印度僧人慧理,看到武林山,驚嘆曰:“此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 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于是建了靈隱寺,以寺名山,武林山亦稱飛來峰,也稱靈隱山。前句是說鷲嶺之高峻?!褒垖m”指靈隱寺。用“鎖寂寥”表現佛門凈地的寂靜、肅穆,一個“鎖”字,用得厚實而凝重,渲染了佛寺的神秘氣氛。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寫靈隱寺的名聯,當時爭相傳頌。有傳說這兩個警句為駱賓王所續,雖不可信,但更增加了這一名聯的魅力。這一聯寫在靈隱寺不僅可看海上日出,還是觀錢塘江潮最佳處所,對仗工穩,氣勢恢宏,而且抓住了靈隱寺本身既地處勝境又能觀佳處的特點,以點睛之筆法,總括出靈隱寺的全貌精神。
如果說上一名聯寫了靈隱寺壯美的一面,以下兩句便是寫它的秀美:“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眰髡f每逢仲秋時節,天上總有似豆子的顆粒飄落下來,那便是月中桂樹的籽兒。白居易也有“山寺月中尋桂子”句。“天香”指寺中燃香的香味,既然是從寺中飄出的佛香,那自然要直達云霄了。這樣天上地下,連成一片,給靈隱寺蒙上一層神秘又誘人的色彩。
“捫蘿” 以下八句是詩人在靈隱寺尋幽搜勝的情景。他一會兒攀扯藤蘿登塔遠望,一會又循引水刳木尋訪泉幽。那秋葉秋花更引起了詩人極大的歡悅。詩人回想起自己年齡尚小的時候,就向往憧憬遠方的奇景,現在面對這絕美的景色,不僅夙愿已償,且塵世煩惱,蕩滌一空。詩人在游興極濃時,忽發遐想:“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碧炫_山是佛教中天臺宗的發祥地,山上有石橋。詩人本來就是在佛地尋勝訪幽,被天人相通的“佛氣”沉醉了,不由神往那天臺佛地,想象著自己走上石橋的情景。這末聯既是對上面游興的補充,也是想象中的發展。詩人簡直有點羽化成“佛”,忘乎所以的味兒了。
這首詩在詩人游興最高峰時的想象中結束,全詩對靈隱寺的描寫,特別是第二聯,都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唐寅《瀟湘夜雨》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葉紹翁《煙村》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