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紅樓夢曲十四首(其五)》分骨肉
分骨肉
一帆風(fēng)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這支曲子是詠賈探春的。寫探春與親人骨肉分離的悲苦命運,暗示其“遠嫁”的結(jié)局。曲名《分骨肉》即含此意。全曲摹擬探春的口吻,用第一人稱寫出。
探春是賈府的三小姐,賈政的女兒,趙姨娘所出,與元春為同父異母的姐妹。小說中說她生得“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她性情高朗開闊,有才,有膽,有識,在大觀園這個女兒國中素以干練、剛強、果敢、決斷著稱。又因她系庶出,使她具有比別人更強烈的自尊心。她不僅不容許人們對她有絲毫的輕蔑和冒犯,而且有與男子一爭高下的雄心壯志。她曾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yè),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在大觀園里,是她曾以別人所無的魄力率先倡導(dǎo)結(jié)起“海棠詩社”,給這個寂寞無聊的女兒國增添了絢爛的色彩、無盡的生機,同時也初步顯露了她的非凡才力。代理家政一節(jié),作者更對她的精明能干、剛正不阿、處事果斷等性格特征作了全面的出色的描繪。在抄檢大觀園時,為了維護一個少女的人格尊嚴,她又是那樣正氣凜然地率領(lǐng)眾丫環(huán)“秉燭開門而待”,迎接挑戰(zhàn),竟至那位“心內(nèi)沒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對她輕舉妄動時,挨了她一記響亮的耳光。正如戚序本第五十六回總批所稱,她是一位“看得透,拿得定,說得出,辦得來”的“有才干者”。
探春對于賈府內(nèi)部的腐敗沒落是早有察覺、頗有感觸的,她為她的家族日趨敗落感到焦慮和痛惜,但又無能為力。她的“興利除弊”、銳意改革,對于行將傾覆的賈府終究也是無濟于事的。所以作者為她安排的結(jié)局是悲悲切切地“遠嫁”而去,依然是一個悲劇的命運。
“一帆風(fēng)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寫探春離開骨肉家園,遠適他鄉(xiāng)。從“一帆”二字看,她的遠嫁不是從陸路而去,而是乘船遠航。這與其圖冊所繪“一片大海,一只大船”,也相符合。“路三千”,言其路途的遙遠。“風(fēng)雨”則形容其旅途之苦。次句中的“骨肉”自然是指其父母家人;“家園”則既可解為指其家庭、鄉(xiāng)里,又可解為中原故土。“拋閃”,舍棄、丟下的意思。“恐哭損殘年”句,寫探春看到為她送行的父母痛哭流涕,設(shè)想自己遠嫁之后可能給父母帶來的悲痛:自己即將離別父母只身遠行,已是風(fēng)燭殘年的雙親豈不要為我哭壞雙眼嗎!“告爹娘,休把兒懸念”,是臨行前女兒對父母的勸慰之詞。這里的父母是指賈政和王夫人,并非指趙姨娘。由于封建的嫡庶尊卑觀念和趙姨娘自身的齷齪卑俗,探春是從不把她的生身母親趙姨娘稱為母親的。
“自古窮通皆有定”二句,仍是探春的勸慰之詞。她用窮(貧困)通(顯達)有定、離(分別)合(團聚)有緣來開導(dǎo)為她送行的親人,雖不免帶有宿命論的色彩,但也表現(xiàn)出探春性格中豁達、開朗的一面。“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句,預(yù)示此次分別將是一次一去不復(fù)返的永別。因為從此以后彼此不能再相見,所以特別道一聲“各自保平安”,既囑咐親人多多珍重,又告慰親人不必掛念自己。“奴去也,莫牽連”句,是告別語。奴,古代女子對自己的謙稱。牽連,惦記、掛念之意。全句是說:我走了,請不要把我惦念。
根據(jù)曲文的預(yù)示,與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相印證,探春的結(jié)局應(yīng)是遠嫁出海,并且是一去不返,這是確定無疑的。程高續(xù)書雖也寫了探春的“遠嫁”,但續(xù)作者讓探春嫁給一位鎮(zhèn)海總制之子,并使其日后又回京省親,似乎與曹雪芹原意有違。探春究竟是怎樣的“遠嫁”才符合原稿精神?目前紅學(xué)界意見不一。有人根據(jù)圖冊所繪“兩人放風(fēng)箏,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和第二十二回探春所制風(fēng)箏燈謎以及第七十回探春所放的軟翅子大鳳凰風(fēng)箏與一只外來的鳳凰風(fēng)箏絞在一起,被一只“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的“門扇大的玲瓏喜字”風(fēng)箏絞住等情節(jié)的暗示,推測探春的命運猶如一只斷線的風(fēng)箏一樣,飄洋過海,一去不復(fù)返地嫁到海外某一島國去了。他們又根據(jù)第六十三回探春所抽花名簽上的詩句“日邊紅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簽者,必得貴婿”等語,斷定她的貴婿決不是續(xù)書所寫的小小的鎮(zhèn)海總制之子,而是一位海島之國的王子。探春雖貴為王妃,終究身居海隅,不得與家人團聚,所以仍然是一場悲劇。
除上述“海外王妃”說之外,也有人認為探春的結(jié)局是出嫁后隨夫家流放到海島的。
上一篇:《紅樓夢曲十四首(其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紅樓夢曲十四首(其八)》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