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fā)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蘭溪,距黃州70里,今名浠水,發(fā)源于大別山,向西南流經(jīng)蘭溪鎮(zhèn)入長江。環(huán)境優(yōu)美,每至春末,蘭花怒放,蘭馨遠馥,芳風藻川,是較有名的游覽勝地。此詩就是杜牧在黃州刺史任上游覽蘭溪時寫下的一篇佳作。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fā)香?!币弧⒍鋵懱m溪幽美的風景。蘭溪的水清澄碧透,波光蕩漾;蘭花映水,倒影隱隱約約;輕風徐來,滿谷飄香,沁人心脾。新雨之后,空氣潤澤,蘭香是那樣爽冽,又是那樣輕柔,加之時值春末,群芳多謝,蘭更顯得孤芳獨秀,分外妖嬈,因而異常誘人,使人有誤入桃源之感。詩人著了迷,入了魔,在流連忘返之際自然生出疑竇,造物主怎樣造就這人間美景呢?欣賞著美景,探求著其中真諦,冥思苦索,終于悟出此中的奧秘,原來是和屈子有天然聯(lián)系。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背蠓蚓褪乔稳偞蠓颍史Q。他被放逐以后,“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楚辭·漁父》)。蘭溪,古為楚地,蘭花,清幽雅潔。屈原,楚人,嗜蘭成癖。飲食,“朝飲木蘭之墜露”;服飾,“紉秋蘭以為佩”;蘭幾乎就是屈原的化身。這樣由楚地及楚人,由蘭花想到屈原又是何等順理成章,入情入理。屈原與蘭溪的聯(lián)系,正如西子和西湖的聯(lián)系一樣,珠聯(lián)璧合。應,是曾經(jīng)的意思?!对娫~曲語辭匯釋》:“應,猶曾也?!鼻訛榱藢崿F(xiàn)自己的理想,雖被放逐,九死不悔,探求真理,上下求索,“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離騷》)。重華,舜也。舜死葬于九嶷山,此為瀟水的發(fā)源地。他向舜陳詞,怎能不沿此路呢?故詩人以肯定的語氣寫出,“曾尋此路去瀟湘?!闭且驗橘t人屈原走過此溪,故水才這樣碧,花才這般香,人因地而顯品,地為人而增芬。這就是作者悟出的真諦。有了這點理解,再回過頭來玩味“碧泱泱”、“雨發(fā)香”,就不僅僅是單純的美景了。我們從一般視覺嗅覺感性的體味中,來了個理性的升華,而賦予景物以精神特質(zhì),水碧乎,人潔也;花香乎,品高也。正因屈原曾沿此路去尋求真理,此溪要用更碧之水、更香之蘭為這位先哲祝福,這就是蘭溪美的底蘊。
對蘭溪的肯定,對屈原的贊美,也就是對自己追求的一種暗示。詩人實以屈原自況也?!捌缴迳€,愿補舜衣裳?!边@是作者《郡齋獨酌》中寫的誓言,現(xiàn)游蘭溪,仰慕先哲,不也應像屈原那樣“應尋此路去瀟湘”嗎?“就重華而陳詞”者,又何止屈原一人呢!
上一篇:杜牧《題齊安城樓》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牧《早春題真上人院》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