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余《南湖》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朱慶余
湖上微風小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
蘆葉有聲疑露雨,浪花無際似瀟湘。
飄然蓬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xiāng)。
此詩寫春日南湖晚景。
“湖上微風小檻涼”,首句從觸覺落筆,交待了南湖此時的大背景,正吹拂著輕柔的斜風,碰到人身上有一絲的涼意。一個“微”字,再一個“涼”字,兩相映襯,就寫出了作者感覺的細膩與敏感,風雖然很柔很輕,但作者依舊捕捉并感受到了。
第二句轉入視覺。放眼望去,是無邊無際、曲曲折折且在微風翻動的滿塘菱荇;著岸的野船親昵地偎著春草,正從湖面飛起的水鳥背上閃爍著夕陽揮灑的光斑。這里的“滿、偎、帶”三字用得極貼切、形象、傳神。一個“滿”字放寬了視野,鋪開了廣袤的天地,南湖溫柔寧靜而浩淼的景致便如在目前;一個“偎”字把野船靠岸后的悠閑、灑脫寫得極妙; “帶”字則更把夕陽下的南湖表現得動人可掬、情趣盎然。幽寂、平靜的南湖上,有風的撫慰,菱荇的舒卷,野船的點綴,還有水鳥的助興,這細膩的描寫,動詞的巧妙選擇,簡直把春天的南湖晚景寫得神采飛揚。
正當作者沉浸在美景之中時,似乎聽到蘆葉叢中傳來了颯颯聲,起初疑是下了毛毛雨,側耳細聽,哪里是雨呵,分明是風兒在撫蘆低語!作者自嘲地笑笑,搖搖頭,重又把視線投向了湖面。“浪花無際似瀟湘”,“似瀟湘”不僅僅是在比擬南湖水的清亮,更主要的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為后文設下了伏筆。
如果山水詩僅僅是對客體的臨摹描繪,再生動、細膩,倘不能在動人的意境和氛圍中使人得到感染,讓人的美感和想像力得到調動,那么這便是簡單空洞的寫景詩。而作者在這首詩里給我們勾畫出優(yōu)美的南湖景后,不慌不忙地接了兩句“飄然蓬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xiāng)”,這里不僅意思耐人咀嚼,而且所描繪的情境也有了生命力。南湖的美不再單純,而顯得豐滿、有了血肉。然而作者并沒有寫如何去思念楚鄉(xiāng),而是在這種情境中,文章戛然而止,就像支表現幽思的曲子在一個歡快音符上突然中止,留下悠長的回音一樣。作者沒有鋪排淡淡濃濃的鄉(xiāng)愁,但這種思鄉(xiāng)曲卻在人的耳際和心靈中回蕩往復。真是曲終情未已,文章結束了,讀者的思索和想象活動則卻剛剛開始。
這首山水詩寫景狀情都不曾超越前人的藝術功力,甚而也沒有多少深意,但景中融情,自然渾成,清清麗麗,飾雕琢而不顯造作,讓讀者的心靈也得到了休憩,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尤其結尾兩句,更起點睛之妙,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上一篇:竇鞏《南游感興》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甫《南鄰》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