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風五十九首·其一》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大雅之不作,吾衰竟誰陳?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
揚馬激推波,開流蕩無垠。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圣代復玄古,垂衣貴清真。
群才屬沐明,乘運共躍鱗。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
李白的《古風》共59首,是反映詩人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慨的重要詩篇。其中不少篇以寓言、詠史形式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現象進行了抨擊和諷刺,傾向性很強。這篇原列第一首,是表現詩人文藝思想的一首詩。可以說,是他的藝術宣言。
大雅,《詩經》的一部分,是反映西周政治的詩篇。王風,《詩經·國風》的一部分,是周朝東遷洛邑后那個時代的民歌。啖食,指戰國七雄互相吞噬。騷人,指屈原、宋玉等詩人。揚馬,揚雄、司馬相如,都是漢賦重要作家。建安,東漢獻帝年號(196~220),當時三曹、七子的作品風格剛健,內容充實,稱“建安風骨”。垂衣,《周易·系辭》有句云: “垂衣裳而天下治。”清真指自然。這句化用《周易》頌唐代政績。
這首詩中,詩人以恢復《詩經》之“正聲”為己任,歷敘戰國之后,“王風”淪喪,騷人哀怨,揚、馬頹波,認為建安之后“綺麗不足珍”,贊揚唐代(圣代)詩壇清真、自然的風氣。末尾以孔丘自比,愿如孔丘著《春秋》、刪《詩經》一樣,“志在刪述”,“絕筆于獲麟”。孔丘編《春秋》,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魯國有人打獵,獲得一只麟,孔丘認為麟是自己的象征,這是他將死的征兆,于是,《春秋》便停筆不寫了。李白用孔丘自比,盡有生之年,努力有所建“立”,直到死亡,才停止寫作。胡震亨評論此詩說:“統論前古詩源,志在刪詩垂后,以此發端,自負不淺。” (《李詩通》),這首詩實際上開創了我國古代以詩論詩風氣之先。
上一篇:李白《橫江詞六首·其一》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甫《羌村·其一》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