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偓《亂后春日途經野塘》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韓偓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
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這是一首喪亂詩,通過描繪赤地千里的荒涼景象,揭露了軍閥的罪惡,反映出唐末社會動亂的現實,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慨嘆。全詩思緒連貫,脈絡清晰,以一貫注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聯是引子,觸景而生情。開頭“世亂”二字點明了大的社會背景。作者系京兆(今西安市)人,如今身處“他鄉”南國,“見落梅”,自然會勾起思鄉之情:那里的社會安定否?自在不言之中。于是獨自在塘畔徘徊。頷聯二句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景色: “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戰亂造成的百姓流離失所的沉寂的環境,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營造出一股濃郁的悲愴氛圍。頸聯直接切入主題,借用兩個典故,寫自己的悲痛境遇。“季重”是三國時期吳質的字,他與徐干、陳琳、應玚、劉楨等人與曹丕、曹植兄弟友誼頗深,后來徐干等四人全都死于瘟疫,所以說他的舊游“多喪逝”;“子山”是南北朝時代庾信的字,他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寫有《哀江南賦》,抒寫國破家亡之慨,十分哀痛感人,所以說“極悲哀”。詩人用這兩個典故,貼切、恰當地描述了自己的處境:舊友多已死去,所寫詩文十分悲哀。寫得刻骨銘心,哀感動人。末聯寫所思所悟。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現許多黑炭,到東漢明帝時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說: “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詩人借用這一典故,說明親眼見到朝市(都市)變為荒涼的陵谷(高山、峽谷),才相信“昆明劫灰”之說。語淡而情至深,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慨嘆,余味無盡。正如曹毓德所說:這首七律細密秀贍,抒發了“完節孤忠,蒼涼激楚之音,洵屬一時天兩”(《唐七律詩抄》)。
上一篇:白居易《買花》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荀鶴《亂后逢村叟》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