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上李邕》中外哲理詩賞析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 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邕,字泰和,唐初著名學者李善之子。曾任括、淄、滑三州刺史。天寶初,為汲郡、北海太守。天寶六年(747)為李林甫所害。官終北海太守,世稱“李北海”。此詩為天寶五年(746)李白寫給李邕的詩篇。是年夏季,李白游濟南,與北海太守李邕及杜甫、高適等泛舟唱和,詩即作于此。
李白一生一貫以大鵬自居,此詩前四句即以《莊子·逍遙游》為本,盛贊大鵬。《逍遙游》曰:“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詩中的“扶搖”指自下而上的旋風,語出《莊》文。一、二句言有朝一日大鵬因風而起,它可伴隨著自下而上的旋風直上九萬里的太空。三、四句為詩人之想象。高飛萬里的大鵬,即使風歇停飛,其力亦足以簸揚大海之水。這是何等雄奇的力量。后四句以大鵬自比,回擊“時人”。世人見我總是高唱他們無法理解的壯志之歌,常常以冷笑相報。他們哪里知道孔子尚且看重年輕人,大丈夫絕不可輕視年輕人。詩中之“殊調”、“大言”皆指作者雄大的抱負。詩末以孔子之言自許,充滿了自信。 《論語·子罕》云:“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宣父,指孔子。唐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見《通典》)。此處“后生”,指年輕人,也即作者自指。
此詩不但表現了李白的宏圖大志,也道出了“后生可畏”之理。后生之可畏,是因為年青人充滿朝氣,最少保守,富于進取;也因為人事代謝,乃自然之規律。社會即是在“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的規律之下發展前進的。
上一篇:《冰心·三四》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楊萬里·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四首(之一)》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