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王
(其二)
快馬高纏鬃,遙知身是龍。
誰能騎此馬?唯有廣平公。
《瑯琊王歌辭》共八首,《快馬高纏鬃》為第八首。這首歌贊嘆快馬,更贊嘆能騎此馬的廣平公的驍勇。
廣平公,即姚弼。姚興之子,姚泓之弟。有武才,赫連勃勃難起,秦諸將皆敗亡,唯獨他率眾與戰(zhàn)、大破之,深得姚興寵愛。但好作亂,欲殺兄泓而篡之,因而被賜死。此歌當作于被賜死之前(見《晉書》卷一百十八《載記》)。
歌分兩部分。頭二句勾勒快馬的雄姿。快馬或毛色純凈,或四蹄騰空,或體格矯健,……這首歌僅僅抓住快馬的一個特征:高纏鬃。刻畫其身體高大,鬃毛披掛的神態(tài),把快馬寫得活靈活現(xiàn)。并用蛟龍來比喻它。龍是傳說中的神奇動物。它不僅外形美麗,而且靈活矯健。這個比喻把快馬的形象刻畫得相當充分、具體。歌手對快馬的喜愛、贊美感情已蘊含其中。“龍”,亦可解為高大的馬, “馬八尺以上為龍。”(《周禮·夏官庾人》),如作此解釋,則二句意為,快馬高高地纏著鬃毛,遠遠望去,就知道它十分高大。這里突出了快馬的高大身軀,形象鮮明。
后二句,贊頌姚弼的善騎、英武。姚弼是“虜家兒”(北方民族)的豪酋貴族。歌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引起讀者(聽者)的注意,然后強調能騎此馬者“唯有廣平公”而已。這是對廣平公姚弼的高度評價。在北方民族,人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他是否能騎善射。所以寫姚弼能騎此快馬,便是表示對他十分推崇、欽佩。從廣義上說,姚弼的善騎,概括了北方民族好勇善戰(zhàn)的特點。因而,對姚弼“能騎此馬”的肯定,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歌手對自己的民族性的肯定。因而,這首歌具有較廣泛的認識意義。描寫與敘述的結合,形象刻畫的生動性與自問自答的運用,語言的樸質無華而簡練、生動,這一切,又使這首歌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上一篇:猛虎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白紵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