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翠樓吟》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①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鸚鵡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予言之。②興懷昔游,且傷今之離索也。③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④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⑤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檐牙飛翠。⑥人妹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⑦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⑧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⑨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⑩
【注釋】 ①淳熙丙午,指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這一年姜夔離漢陽往浙江湖州,道經武昌。安遠樓,在武昌西南黃鶴山上。劉去非,與姜夔、劉過交游,事跡不詳。②據夏承燾《姜白石系年》,慶元二年(1196)下云:“翠樓吟序者有‘去武昌十年’語,序當作于此時。翠樓吟詞淳熙十三年過武昌作也。”此篇詞序當為慶元二年補寫的。鸚鵡洲,在湖北武漢市漢陽江邊。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小姬,歌女。意謂姜夔的友人問歌女,歌女還能說出此詞的本事。還吳,回到浙江吳興。③興懷:感懷,感慨。離索:離群獨居。④龍沙:《后漢書·班超傳贊》:“坦步蔥雪,咫尺龍沙。”注曰:“蔥嶺雪山,白龍堆沙漠也。”邊塞沙漠之地稱龍沙,這里代指邊境。虎落,遮護城堡或營寨的圍墻,見《漢書·晁錯傳》。顏師古注:“虎落者,以竹蔑相連,遮落之地。漢酺 (pu),酺,指朝廷特許的大聚飲。漢文帝時,曾“酺五日”,故稱漢酺。張九齡詩:“漢酺歌圣酒。”據《宋史·孝宗紀》,是年正月,宋孝宗為太上皇(高宗)八十壽辰舉行慶禮,朝廷犒賜內外諸軍共一百六十萬緡。⑤翻,彈奏。胡部曲,指當時流行的北方邊疆民族的音樂。氈幕,指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軍帳。元戌,本指率領的兵車,引申為元帥,帥府。歌吹,吹字讀去聲,猶言音樂。⑥層樓,指安遠樓。峙(zhi),聳立。檻曲縈紅,指紅色的欄桿曲折回環。檐牙飛翠,指翠綠的房檐展翅如飛。⑦詞仙,指高雅的詞人,詩客。素云,白云。黃鶴,《寰宇記》有費文祎登仙,每乘黃鶴,憩于武昌城樓,故名黃鶴樓之故實。崔顥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君,泛指參加安遠樓盛會的人。⑧玉梯,指高樓,盧綸詩:“高樓倚玉梯,朱檻與云齊。”凝望,凝神遠望。萋萋(qi),草茂盛的樣子。《楚辭·招隱士》有“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句。芳草萋萋,有傷時思歸之意。⑨祓(fu),古代為除災去邪舉行的儀式。這里是消除的意思。花銷英氣:指靠賞花銷磨志氣。⑩秋霽(ji),秋雨止后天空轉晴。王勃《滕王閣序》:“珠簾暮卷西山雨。”
【譯文】 邊境上籠罩著清冷的月光,防守的工事也無塵土飛揚。今年朝廷特賜聚飲,把安樂分享,將軍的帳幕里傳奏胡曲鏗鏘。新建的安遠樓巍峨屹立江旁。你看那朱欄曲折如回環,翠檐高翹似鳥翔。美麗的女子正把歌唱,寒夜的微風飄來了她身上的粉香。
就在這個地方,我曾與諸詞友如神仙般擁白云、乘黃鶴恣意游蕩。登上高樓遠望,看到的是無邊的青草路茫茫。飄泊的游子怎能不思鄉,只好憑借酒力寬解愁腸,在花前銷磨時光。閑時卷簾,看西山外,秋雨停后,天空又晴朗朗。
【集評】 清·許昂霄:“‘月冷龍沙’五句,題前一層,即為題后鋪敘,手法最高。‘玉梯凝望久’五句,凄婉悲壯,何減王粲《登樓賦》。”(《詞綜偶評》)
清·周濟:“此地亦得人才,而人才不可得。”(《宋四家詞選》)
清·陳廷焯:“后半闋一縱一操,筆如游龍,意味深厚,是白石最高之作。此詞應有所剌,特不敢穿鑿求之。”(《白雨齋詞話》卷二)
近代·俞陛云:“此詞為武昌安遠樓初成而賦。觀前五句‘龍沙’、‘氈幕’、‘賜酺’等辭,當是奉敕宴北使于斯樓。”(《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現代·夏承燾:“前二句以對起,‘龍沙’對‘虎落’。‘塵清虎落’,謂其時南宋與金和,淮水邊界暫無戰氛。‘漢酺’,句謂值高宗八十壽,朝廷賜酺,讓大家快樂飲酒。短短三句,把時代背景勾勒清楚。‘層樓高峙’三句,正面寫‘安遠樓’的巍峨壯麗。至于樓內外,則有‘元戎歌吹’,曲翻胡部;麗姝侑酒,拍按香檀。這一片宴安嬉恬景象,與淮水以北金政權的虎視眈眈相對照,則‘安遠’二字,實成空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此詞應有所刺’,此語誠是。下片開頭四句,謂地靈人杰,宜得人才。‘玉梯凝望久’以下至結句,作者回憶登樓時的情懷。”(《姜白石詞校注》)
現代·俞平伯:“‘酒祓’‘花銷’對句,似平微側,似自己嘆息解嘲,又似代他斡全開脫。其時北敵方強,奈何空言‘安遠’。雖鋪敘描摹得十分壯麗繁華,而上下嬉恬,宴安酖毒的光景便寄在言外。象這樣的寫法,放寬一步即逼緊一步,正不必粗獷‘罵題’,而自己的本懷已和盤托出了。”“結寫晚晴,又一振起,用王勃《滕王閣》詩:‘珠簾暮卷西山雨’。若與辛棄疾《摸魚兒》“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參看,其光景情懷正相類似。”(《唐宋詞選釋》)
現代·繆鉞: “姜白石這首詞,感慨深而用筆婉,意愈切而辭愈微,‘不犯正位,切忌死語’,是真能將江西派詩法運用于詞中者。”(《靈溪詞說·論姜夔詞》)
【總案】 宋當南渡,與金和議,邊塞暫時平靜。武昌系對金人之戰守要地,統治者興建安遠樓,制造升平假象。此詞為新樓落成而作,前五句就“安遠”字面落筆,取其意指。接寫新樓之景觀,模仿杜牧《阿房宮賦》,鑄詞狀物,準確生動,隱含宴樂酖毒之微辭。下片化用崔顥《黃鶴樓》詩意,寫登樓所見所感。結句“秋霽”與寫詞時間不符,蓋是虛筆,以寄托之筆暗寓內心的一線希望。通篇力圖在“安遠”二字上做喜慶文章,但卻時時流露內心的惆悵失落之情,可謂意味醇厚,令人嘆息再三。
上一篇:史達祖《綺羅香詠春雨》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吳文英《鶯啼序》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