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斯《山行》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項斯
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
山當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
蒸茗氣從茅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云。
項斯曾長期避居山野,對其間的山、水、草、木頗為偏愛,尤為熟悉,才寫出了這首優美的繪景詩。
首聯落筆點題,作者剛入山中便見櫪樹成林,一片蒼綠制造了一種氛圍,而一個“亦”字更是峰回路轉,把作者那份柳暗花明的驚異寫了出來。一個簡簡單單的“人”便讓整個靜態的森林動了起來,而這種人居林深處的異景與煩躁的人世隔離開來,形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而后句“一渠流水數家分”把前句的這份感受加深了一層,七個平平常常的字組合起來把人與人之間的那份和諧、融洽、雅淡的交往展示出來,與官場上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人際關系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照。
頷聯由近及遠,由遠及近,運用細膩的筆觸,選取入微的細節把林中的風光展露無遺。“山當日午”平平淡淡,“回峰影”三字便見其山邊之水、水中之山,加上日午的陽光照射,波光鱗鱗,清麗可人,把一幅逼真的山水畫繪了出來,且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使得一個簡單的畫面有了一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而那種鹿奔原野之中的恣意放縱更使身處亂世、受制于人的作者嫉羨不已。
頸聯由景物、動物及人,作者選取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與抽繭,用自己的聽覺和視覺把農忙時節百姓的忙碌與豐收的景象顯現出來。茅舍升出的裊裊炊煙中有蒸茗的香味,可見其香味之濃;隔著竹籬便可聽到繰絲的聲音,可見絲之多。景如此之美,人如此之祥和,此語此景,又有誰不嫉羨?
尾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惜”二字便寫出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他寧愿選擇煙靄茫茫的繰絲野島,也不愿回到財富橫溢的官場生活中去。作者甚至反客為主,不再是一個山外的游客,而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山中的主人。
整首詩作者以由客人變為主人的心理作暗線,以作者心理的變化為推動詩情發展的主要基因,層層遞進,層層深入,由景及人,由人及己,把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對社會的好惡評價一層一層地展示出來,先是驚訝后是嫉羨,嫉羨之后的選擇便是作者詩情發展的至高點,這種循序遞進的心理流程展現了作者的價值取舍和生活的取向。如若拋卻這重深層含義,光從詩面入眼,它也不愧為一首優美的山間景物詩,山間流水的清新,峰映流水的恬淡,蒸茗繰絲的忙碌與從容,雅淡的無拘無束的生活場景,使得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因此,它是不愧為一首佳作的。
上一篇:韓愈《山石》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牧《山行》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