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任城縣廳壁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風姓之后,國為任城2,蓋古之秦縣也。在《禹貢》則南徐之分,當周成乃東魯之邦。自伯禽到于順公3,三十二代。遭楚蕩滅,因屬楚焉。炎漢之后4,更為郡縣。隋開皇三年,廢高平郡,移任城于舊居,邑乃屢遷,井則不改。魯境七百里,郡有十一縣,任成其沖要5。東盤瑯邪6,西控鉅野7,北走厥國8,南馳互鄉9。青帝太昊之遺墟10,白衣尚書之舊里11。土俗古遠,風流清高12,賢良間生13,掩映天下。地博厚,川疏明。漢則名王分茅14,魏則天人列土。15。所以代變豪侈,家傳文章。君子以才雄自高,小人則鄙樸難治16。況其城池爽塏17,邑屋豐潤。香閣倚日,凌丹霄而欲飛;石橋橫波,驚彩虹而不去。其雄麗坱圠有如此焉18。故萬商往來,四海綿歷19。實泉貨之橐龠20,為英髦之咽喉21;故資大賢22,以主東道23。制我美錦24,不易其人。
今鄉二十六,戶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一。帝擇明德,以賀公宰之。公溫恭克修25,儼碩有立26。季野備四時之氣27,士元非百里之才28。撥煩彌閑,剖劇無滯。鏑百發克破于楊葉29,九一鼓必合子桑林30。寬猛相濟,弦韋適中31。一之歲肅而教之,二之歲惠而安之,三之歲富而樂之。然后青衿向訓32,黃發履禮33。耒耜就役34,農無游手之夫;杼軸和鳴35,機罕顰蛾之女36。物不知化,陶然自春37。權豪鋤縱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38。行者讓于道路,任者并于輕重。扶老攜幼,尊尊親親39,千載百年,再復魯道40。 非神明博遠,孰能契于此乎?
白探奇東蒙41,竊聽輿論,輒記于壁,垂之將來。俾后賢之操刀42,知賀公之絕跡者也43。
【注釋】 1任城縣:今山東濟寧市。壁記:古代官府廳堂題壁之文,以記敘官秩創置和遷授始末,借以昭著前賢政績,并垂之后世。本文便是為任城縣縣衙大廳作的一篇“壁記”。 2國:此指都城。 3伯禽:周公的兒子。周公相成王,留在東都洛陽,封伯禽于魯。 4炎漢:指漢朝。古代術數家用“五德”之說,以金、木、水、火、土的互相生克來解釋歷代王朝的交替。漢朝皇帝自稱因火德而興起,故稱炎漢。 5沖要:軍事或交通上重要的地方。 6瑯邪:瑯琊山,在山東東部膠南縣。 7鉅野:澤名。在今山東巨野縣北。元未為黃河所決,河徙后,遂涸為平地。 8厥國:古國名,今兗州平陸縣地。 9互鄉:今魯郡之南與徐州接壤的地方。 10青帝:東方之神。太昊(hao 浩):傳說中古代車夷族首領,風姓,居于陳,任城等地有其后代。 11白衣:此指漢代鄭均,任城人,帝東巡過任城,乃幸均舍,敕賜尚書祿以終其身,時人稱為白衣尚書。 12風流:風俗教化。清高:舊指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品。 13 間(jian見):更迭。 14分茅:古代帝王用茅土分封諸侯的儀式。帝王的大社,用五色土筑壇,一方一色,分封某方面的諸侯時,就用白茅包取某方的土授予, 叫做“分茅”,也叫“分茅裂土”。 15列土:即“裂土”,見“分茅”注。天人:舊指才能杰出的人。 16鄙樸:粗俗簡樸。 17爽塏(kai 開):明亮干燥。 18塊圠(yangya 仰軋):廣大的樣子。 19綿歷:綿延不斷。 20泉貨:錢幣貨幣,指錢財。泉,古代錢幣的名稱。橐龠(tuo yue 駝月):古代冶煉鼓風用的器具,喻指事業發達的關鍵。橐是鼓動風器,龠是送風的管子。 21英髦:指才智杰出的人。 22資:憑借、依賴。大賢:有特別賢能的人。 23東道:作東請客。泛指居停作主。 24美錦:美麗而有文彩的絲織品。比喻國政。 25克修:此指才能卓越。克,能夠。修,建造。 26儼(yan 演)碩:端莊高大。27季野:即褚裒。據《晉書》卷九三《褚裒傳》載:“謝安亦雅重之,恒言裒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矣。” 28士元:即龐統。據《三國志·蜀志》卷七《龐統傳》載:“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主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 29“鏑百發”句:即用百步穿楊的典故,喻其言談舉止無不中理。《史記·周本紀》:“楚有養出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 30 “刀一鼓”句:即用庖丁解牛的典故,喻其謀劃無不合宜。《莊子》說庖丁掌握了牛的生理結構的規律,解剖起牛來又快又好,種種動作所發出的聲音,都符合《桑林》之舞的節拍旋律。 31 弦韋:又作韋弦。《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弦,弓弦;韋,皮帶。弦求緊張,韋求軟韌。佩帶弦韋,用以隨時警戒自己。此喻急緩不同。 32青衿:指讀書人。 33 黃發:指老人。 34 耒耜(si寺):古時的耕地農具。 35 杼軸:梭子和筘,都是織布機的主要部件。 36 顰蛾:皺眉,憂愁不快樂的樣子。 37 陶然:快樂的樣子。 38 黠吏:狡吏。39 尊尊:尊敬尊長。前為動詞,后為名詞,“親親”結構同。 40 魯道:指孔子的儒道。 41 東蒙:本指蒙山,在今山東蒙陽縣南,這里泛指東魯。 42 俾:使。后賢:此指繼任縣令。操刀:此指自身修養。《晉書·王沉傳》:“自古賢圣樂聞誹謗之言,聽輿人之論,操刀而割。” 43 絕跡:卓絕的事跡。
【今譯】 風姓的后代,以任城建都。是古代秦國的一個縣。在《禹貢》一書中稱為南徐之地.在周代是東魯的地盤。從伯禽到于順公,一共經歷三十二代。后被楚所滅,因而就歸楚管轄了。進入漢朝,就改為郡縣。隋代開皇三年,廢除高平郡,移任城于舊居。縣城多次變化,鄉里卻沒有改動。當時山東之境內有七百里之大,郡有十一縣,任城是軍事、交通的重要地方。東面盤踞瑯邪山,西面控制巨野大澤,北方可以走向厥國之地,南面可通達互鄉。青帝太吳的遺址,白衣尚書的故居。民俗古樸久遠,風俗教化似清高為尚。賢德之才不斷涌現,蓋過天下。土地廣博,河流通暢。漢代諸侯分封此地,魏時一些才能杰出的人分聚于此。所以此地富有人家生活越來越豪華奢侈,讀書風氣也較濃。讀書人才高而自傲,百姓粗俗簡樸而難治。何況城市整潔美觀,房屋漂亮。香閣高聳,上凌云霄似要騰飛;橫橋臥于波上,使彩虹驚訝而泰然不動。任城雄麗壯闊景象就是這樣。所以,許多商人往來頻繁,四面來客絡繹不絕。實乃經濟發展的戰略要地,是杰出人才施展本領的重要地方。因此,應依靠特別賢能的人,作主治理。要施行美政,不可輕視那里的人物。
而今鄉二十六,戶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一。皇上選擇賢明有德行的人,用賀公治理這個地方。賀公為人溫和恭謹,才能卓越,形象端莊高大,有所建樹。有季野四時興旺的本領,超出龐統治縣之才。處理繁重的政務卻顯得清閑,剖析疑難的事又非常迅速。如百步穿楊,庖丁解牛,舉止中理,謀劃合宜。他處事寬大與嚴厲,善于協調,舒緩與急迫恰好合適。一年之內,強調嚴肅的疏導教育,兩年之內,注重寬愛安撫的政策,三年之內,使其生活富裕而安樂。然后,讀書人歸向教化,老年人以禮行事。農民都投入了生產勞動,沒有游手好閑的人;織女們都愉快地進行紡織,織機上少有皺眉的女子。自然界中的萬物雖不懂化育之功,也都欣然自在地生長。權豪鏟除了恣縱暴虐的心腸,狡吏恢復了質樸溫和的性情。行路的人彼此禮讓,擔負東西的人互相照顧。扶老攜幼,尊者受到尊敬,殺人彼此相親,千百年以來,儒道終于得到恢復。如果不是賀公神明廣大,怎能達到如此融洽契合的地步?
我到東蒙探聽奇聞,私下聽到議論,即記于壁上,以流傳于未來。使后輩賢者加強自身修養,知道賀公的卓絕事跡。
【總案】 唐初以來,文章多承六朝駢文風氣,無論傳記、論說、書牘往往采用駢四儷六的形式,在用詞、用典、對偶、聲律等方面都非常講究,往往創造出一種華麗美、對稱美和旋律美。這篇“壁記”也具有這些特色。不過,李白是位雄渾豪壯的大手筆,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創新,于四六之外,間有散句,克服了駢文板滯拘謹之弊,任筆揮灑,意態縱橫,詞采雄麗,用典恰切,節奏和諧,富于音律美。寫任城地物風貌,詩情激蕩;贊美賀公政績,氣勢雄豪。這雖是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泛美之辭,在所難免,但也從一個側面表露出李白的追求與理想。
上一篇:蘇洵《仲兄字文甫說》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蘇洵《六國論》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