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古詩中以寒食為題材的作品不少。韓翃這首詩描繪了具有濃郁抒情色彩的唐代宮廷寒食節的風俗。據孟棨《本事詩》記載,德宗時知制誥這個顯職缺人,德宗欲與韓翃。當時江淮刺史也叫韓翃,德宗御筆親書此詩,并批道: “與此韓翃?!焙蟪蔀樵妷言?。
此詩的前兩句寫京城春色。寒食節正當暮春,大自然充滿生機,景色格外明媚迷人。按古時風俗,寒食節戶戶門上要插柳,故詩人在眾多的景色中選取“御柳”來加以描寫: “寒食東風御柳斜”。御柳夭斜,隨風飄拂,枝頭白絮,遍地漫天?!帮w花”之上冠以“無處不”三字,更見出春色滿城,春意濃郁。在詩的構思上,起句首先點明春天,下面的“御柳”、“飛花”、“寒食”、“東風”,都從春字生發,而“飛花”、“柳斜”則與“東風”貫穿起來。從“御柳”又引出“漢宮”,“寒食”又為“傳蠟燭”作張本。既然全長安城春意盎然,萬紫千紅,皇宮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象。前二句從長安城寫到皇宮,都屬一般性的風光描寫,三四兩句則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按古代風俗,寒食禁火。但百姓禁煙,宮中卻燈火輝煌。傍晚時分,皇帝已派人將蠟燭頒賜到“五侯”之家。寫賜燭用一“傳”字,不但給人以動感,而且表示著挨個賜予?!拔搴睢?,用漢代的典實,有三說:一指漢成帝封舅王譚等五人為侯,一指東漢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指東漢桓帝時的宦官單超等五人同日封侯。這里以漢喻唐,以“五侯”借指權貴大臣。這兩句寫權貴大臣得到皇帝的恩典,在寒食節可以享受到“燃燭”的特權,既是寫實,也暗寓諷刺。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 “唐之亡國,由于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于《春秋》者也。”此詩是否確如吳喬所說,有如此深刻的含意,可置不論,但此詩確能喚起讀者的聯想和想象,使讀者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愿望去創造一個“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從而可以意會到比作品更多的東西。
時方禁煙,乃宮中傳燭以分火,則先及五侯之家為近君而多寵也。(唐汝詢《唐詩解》)
不飛花飛字,窺作者之意,初欲用開字,開字下不妙,故用飛字,開字呆,飛字靈,與下句風字有情,東字與春字有情,柳字與花字有情,御字與宮字有情,斜字與飛字有情,蠟燭字與日暮字有情,煙字與風字有情,春字與柳字有情,五侯字與漢字有情,散字與傳字有情,寒食字又裝疊得妙。其用心細密,如一匹蜀錦,無一絲跳梭,真正能手。今人將字蠻下,熟玩此詩,則不敢輕易用字也。(徐增《說唐詩》卷十二)
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線,下“漢宮傳蠟燭”便不突?!吧⑷胛搴罴摇保^近幸者先得之,有托諷意。(黃叔燦《唐詩箋注》)
韓君平“春城何處不飛花”,只說侯家富貴,而對面之寥落可知,與少伯“昨夜風開露井桃”一例,所謂怨而不怒也。(管世銘《讀雪山房雜著》)
清明賜火,則寒食之暮,為時近矣。(吳昌祺《刪訂唐詩解》)
上一篇:《寒塘·趙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尋陸鴻漸不遇·皎然》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