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絕句漫興九首(選三)①其一》唐詩賞析,《絕句漫興九首(選三)·其一》原文與注釋
杜 甫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②
【注釋】 ①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次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漫興者,興之所致隨手寫出之意也。不求寫盡寫全,也不是同一時間寫成。從九首詩的內容看,實為由春至夏相繼成章,亦有次第可循。②造次: 匆忙,倉促。丁寧: 同 “叮嚀”,再三囑咐,反復交待。
【鑒賞】 杜甫寓居的成都草堂周圍的景色很秀麗,他在那兒的生活也比較安定。然而,飽嘗亂離之苦的杜甫并未忘記國難未除、故園難歸。盡管眼前繁花似錦,家園的愁思還時時縈繞在心頭。故“客愁”二字是九首漫興絕句的綱領,全部都是圍繞這個綱領來抒發自己客居成都時對國難家恨的愁思,屬情景詩之列。
本詩即圍繞客居之愁來寫杜甫 “惱春” 的心緒。
首句概括地說明眼下作者正沉浸在客居之愁思中而不能自拔。“不醒” 二字刻畫出這種沉醉迷惘的心理狀態。然而春色卻不通人情。次句把 “春色” 描繪成一個 “無賴”,它硬要莽莽撞撞地闖進江亭,闖進詩人的眼簾。春光本來是令人愜意的,但在浸入“客愁” 的作者心目中卻成了干擾他“愁思” 的無賴之徒。三、四句寫這個“無賴” 就在作者的眼前急匆匆地催遣百花開放,又令鶯語頻囀,似乎是故意作弄家國愁思綿綿中的他鄉游子。
作者善于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強詩的藝術效果。本詩中惱春煩春的情景,就與他在 《春望》 中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的意境相近。只不過《春望》 寫在亂中,愁思激切; 本詩寫在暫安時,客居惆悵。這種“樂景中寫哀愁” 的手法,產生了 “哀愁感倍生”的藝術效果。故詩中見花開春風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嫩柳則嫌其過于丁寧。這種表現手法充分描繪出了作者當時的真情實感,因而也就能深深地打動讀者的心,引起共鳴。
上一篇:《祖詠·終南望余雪》唐詩賞析,《終南望余雪》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杜甫·絕句漫興九首(選三)其七》唐詩賞析,《絕句漫興九首(選三)·其七》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