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李商隱①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②。
何當共剪西窗燭③,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釋】
①李商隱:見《宿駱氏亭懷崔雍崔袞》。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秋池:秋天的池塘。
③何當:哪一天。共剪西窗燭:在西窗下共剪燭芯。
【詩本事】
馮浩《玉生年譜》張《箋》均以為商隱曾于大中二年(848)有一次短期的巴蜀之游,其間作此詩寄給北地的妻子。
【賞評】
人為了生存或理想遠別故土親人走上宦游路途,就身不由己了。“君問歸期未有期”就是這個意思,問者殷切,答者無奈,又恰逢巴山夜雨連綿,滿耳風聲雨聲,秋池滿漲欲溢。不知何時才是相聚之期?不知何時才能在西窗下守著同一盞燈燭,再回憶此時此刻的巴山夜雨。末句“卻話巴山夜雨時”,好像說,現在我們心中必然都滿是對彼此的思念,待到聚首之時,再好好傾訴吧。那時該多么幸福,有了這樣的懸想,浸透相思之苦的今日就容易過的多了。
這首詩聲情平靜親切,寫景精到,第三句寫相聚美麗如畫,最好的是第四句由今日懸想他日再談論今日,轉折別有深致。真的到了“共剪西窗燭”的時候,令人想起泰戈爾一句詩:“你微笑,對我默默無言,可我覺得,為此情此景,我已經等待很長久了。”真摯的情意總是讓人感動的。
【詩評選輯】
①宋·范晞文《對床夜語》卷四:唐人絕句,有意相襲者,有句相襲者。……賈島《渡桑乾》云:“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成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李商隱《夜雨寄人》云:“君問歸期未有期……”此皆襲其句而意別者。若定優劣,品高下,則亦昭然矣。
②明·周珽、周敬《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卷五十八:引李夢陽曰:唐詩如貴介公子,風流嫻雅,觀此信然。
③明·唐汝詢《唐詩解》卷十五:題曰“寄北”,必私昵之人。歸未有期,則今宵之會,尚未可再卜也。
④清·沈德潛《唐詩別裁》卷二十:此寄閨中之詩。云間唐氏謂寄私昵之人,詩中有何私昵意耶?
⑤清·紀昀《玉谿生詩說》卷上:探過一步作結,不言當下云何而當下意境可想。作不盡語每不免有做作態。此詩含蓄不露,卻只似一氣說完,故為高唱。
⑥清·屈復《玉谿生詩意》:即景見情,清空微妙,玉谿集中第一流也。
⑦清·桂馥《札樸》卷六:眼前景反作后日懷想,此意更深。
上一篇:元 稹《夜閑》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李 白《子夜吳歌》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