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縣新秋夜,文人藻思催。鐘聲自仙掖,月色近霜臺。一葉兼螢度,孤云帶雁來(韻絕)。明朝紫書下,應問長卿才。
【箋釋】
[萬年] 《元和郡縣圖志》卷一“京兆府萬年縣”:“本漢舊縣,屬馮翊,在今櫟陽縣東北三十五里。周明帝二年,分長安、霸城、山北等三縣,始于長安城中置萬年縣。隋開皇三年遷都,改為大興縣,理宣陽坊。武德元年,復為萬年。乾封元年,分置明堂縣,理永樂坊,長安三年廢。天寶七年,改為咸寧,乾元元年復為萬年縣。”當萬年縣即在今陜西長安縣東。成少府,名不詳。寓直,寄宿于別的署衙當值。后泛稱夜間于官署值班。晉潘岳《秋興賦》:“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于散騎之省。”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中:“‘寓直’二字,出于潘岳之為武賁中郎將。晉朝未有將校省,故寄直散騎省。”唐宋之問《和姚給事寓直之作》:“寓直光輝重,乘秋藻翰揚。”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卷四:“此成少府當是萬年尉。萬年,唐為赤縣,故首句言赤縣矣……仲文亦有《春宵寓直》詩,當是為郎時作。萬年尉不應寓直,此蓋縣尉秩滿,將遷右拾遺,寓直于中書省也。”
[赤縣] 唐、宋、元各代京都所治的縣。唐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赤縣揚雷聲,強項聞至尊。”王琦注:“《通典》:大唐縣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京都所治為赤縣,京之旁邑為畿縣,其余則以戶口多少、資地美惡為差。”宋陸游《仁和縣重修先圣廟記》:“學校之設,方自兩赤縣始。”宋吳自牧《夢粱錄·兩赤縣市鎮(zhèn)》:“杭州有縣者九,獨錢塘、仁和附郭名曰赤縣。”
[仙掖] 唐時門下、中書兩省在宮中左右掖,因以“仙掖”借稱門下、中書兩省。唐沈佺期《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禮闈。”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卷四:“杜子美有《春宿左省》詩,蓋宣政門內(nèi),東曰日華門,西曰月華門,日華門外為門下省,月華門外為中書省,故門下省曰東省,亦曰左掖,中書省曰西省,亦曰右掖。是二省皆可稱掖。然詩又言霜臺,門下省在東,距御史臺遠。據(jù)舒元輿《御史臺記》:中書省南為御史臺。詩言近霜臺,故知為中書省矣。詩又言明朝此書下,蓋此時分曹中書而詔命尚未下,故仍稱以舊官萬年少府爾。”
[霜臺] 御史臺的別稱。御史職司彈劾,執(zhí)法不撓,無所回避,為風霜之任,故稱。唐盧照鄰《樂府雜詩序》:“樂府者,侍御史賈君之所作也……霜臺有暇,文律動于京師;繡服無私,錦字飛于天下。”
[一葉] 即一葉知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來臨。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就能推知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趨勢。語本《淮南子·說山訓》:“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宋唐庚《文錄》、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三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紫書] 詔書。詔書封以紫泥,故曰紫書。《漢舊儀》卷上:“璽封悉用武都紫泥。”《太平寰宇記》卷一五四“隴右道階州將利縣”:“紫水,《隴右記》云:武都紫水有泥,其色赤紫而粘,貢之封璽書,故詔誥有紫泥之美。”劉禹錫《為杜司徒謝賜追贈表》:“紫書忽降于重霄,密印榮加于厚夜。”
[長卿]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少時好讀書,學擊劍……蜀人楊得意為狗監(jiān)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問相如。”此以司馬相如比擬成少府。
【輯評】
《唐詩鏡》卷三一:五、六孤秀。
《唐風定》卷一四:奇語絕唱。“一葉兼螢度,孤云帶雁來”,宋之問“宿云鵬際落,殘月蚌中開”,可與之參。
《詩境淺說》乙編:“一葉兼螢度,孤云帶雁來。”寫新秋夜景,與白樂天之“殘暑暗催盡,新秋雁帶來”相似,誦之如涼生衣袂間。若嚴維之“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便覺風物駘蕩。于良史之“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若有寒意侵人。學詩者會其微意,則四時佳興,可隨處得好句也。
上一篇:《賦得青城山歌送楊杜二郎中赴蜀軍》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贈闕下裴舍人》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