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出塞①》唐詩賞析,《出塞》原文與注釋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②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③
【注釋】 ①詩題一作《涼州詞》,唐代樂府曲名。②遠上:遠遠直上。孤城:指涼州城,在今甘肅省武威縣。仞:八尺。③羌笛:我國西北部羌族的一種樂器。楊柳:指北朝樂府《折楊柳歌辭》。春風:比喻朝廷的關心。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是當時涼州最西境。
【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初入涼州時,面對黃河、邊城的荒涼遼闊景象,以及耳聞 《折楊柳曲》 所產生的感慨,也表現出廣大將士為國戍邊的悲壯。
前兩句描寫古代涼州一帶荒涼遼闊的景象。詩人先用鏡頭攝取遠景: 黃河洶涌澎湃波浪滔滔地入海,如自下而上、由近及遠地眺望,它卻像一條潔白的絲帶逶迤飛上云端。詩人的視覺與黃河的流向相反,突出了黃河源遠流長的悠遠儀態,也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重在表現黃河的靜態美。詩人又攝取具立體感的近景: 征戍士兵居住的很小的城堡被孤獨地屹立在高山環抱之中。用遠川高山反襯玉門關地勢險要、處境孤危。孤城是一片,是單薄、狹小的,而高山卻是萬仞的,以數量和體積極不相稱的兩件事物,形成鮮明對比,造成一種心理上的壓力,這也是詩人對文字的巧妙組合的功用。
后兩句借凄涼幽婉的笛聲,表達詩人對這種景象的感想。以問語轉出濃郁的詩意,羌笛之聲吹出了戍守者處境的孤危和強烈的怨恨。羌笛演奏的是《折楊柳》 曲調,而折柳贈別在唐代最盛,“楊柳” 的實物、文字與離別便有了比較直接的關系,《折楊柳》 笛曲觸動了人們的離仇別恨。不說“聞折柳” 卻說“怨楊柳”,用詞非常精心,并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戍守者自知,天高皇帝遠,朝廷的關心本來是不度過玉門關的,才有了玉門關外處境的孤危和環境的惡劣,才有了楊柳不青和離人想要折楊柳寄情而不能的殘酷現實。以“何須怨” 自慰語,深沉含蓄,傳達出戍守者在鄉愁難禁時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的重大,才能如此自我安慰。此足見戍邊將士的偉大情懷。
本詩在寫作上表現出來的特點主要是對比的運用和語言的準確、意豐。
上一篇:《杜甫·八陣圖》唐詩賞析,《八陣圖》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韋應物·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唐詩賞析,《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