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燧·[中呂] 滿庭芳
姚燧
天風海濤,昔人曾此,酒圣詩豪。我到此閑登眺,日遠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連天隱隱迢迢。供吟嘯,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鑒賞】 元成宗大德五年 (1301),年逾花甲的姚燧出任江東廉訪使,在江南各地為官達七年之久,因而對江南風物人情非常熟悉。于是他將所見所感傾注于筆端,寫成這首風格遒勁的《滿庭芳》。
這首曲疑是在鎮江金山寺登眺之作。詩人站立樓頭,縱目遠眺,只見境界開闊,氣象豪邁。那天空,狂風呼嘯; 這海面,波濤洶涌。好一處壯麗的旅游勝地!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雅士、騷人墨客,曾在此地飲酒賦詩,抒發豪情。而今天自己也能來到這里,悠閑地登上樓頭,飽覽這壯麗的風光,可謂不虛此行。
詩人高興之余,心頭泛起淡淡的哀怨與牢騷。他出任外官,確有難言的苦衷。他慨嘆: 日頭遠而蒼天高。這 “日遠”、“天高” 皆別有深意。據《晉書·明帝紀》 載: 晉明帝少時聰慧,一日坐在元帝膝前,恰有人從長安來,因而問明帝道: “你說日頭與長安哪個遠?” 明帝答道: “長安近,沒聽說人從日邊來。” 第二天宴飲群臣,元帝又問同一問題,明帝卻答道: “日頭近。” 元帝驚奇問道: “回答為何如此不同?” 明帝答道: “抬頭只見日頭,不見長安。” 唐杜甫詩云: “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 (《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由此看來,這“日遠天高” 既是詩人眼前所見之景,也是詩人發出的向往朝廷而愿望難以實現的喟嘆。眼前唯見山水相接茫茫渺渺,水天相連隱隱迢迢,山高路遠,闊大無邊,欲回朝廷又談何容易。難怪他心頭會涌出一絲惆悵。
是年,姚燧已逾六旬,加上仕途坎坷,他決意歸隱。面對佳山好水,只供吟嘯賦詩,一切功名利祿全然拋開,不待老僧召喚,自己也要走歸隱之路。詩人果真在七十三歲時 “告歸”,遁隱山林而壽終。
上一篇:劉庭信·[中呂]朝天子·赴約|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喬吉·[中呂]滿庭芳·漁父詞|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