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內
1944年2月
地凍天寒西北行,山川遙共客心深。
最是荒村風雪夜,思君吟詠到天明。
注釋:
內——內人。詩中指妻子張茜。
西北行——陳毅同志離開黃花塘新四軍軍部后,由江蘇、山東、河南、山西向陜北延安行進的途中。
遙——距離或時間很遠。
客——客人。詩中指陳毅同志。
最是——正是。最:特別,程度最深。
吟詠——歌唱;作詩詞。
賞析:
這首詩寫于1944年2月中旬,是詩人寫完《水晶坡又阻雪》后的一個深夜,寫給愛人張茜的。詩人于1943年11月25日從黃花塘新四軍軍部啟程,奔赴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并參加黨的七大,日夜兼程,緊追急趕,由江蘇到山東,由山東到河南,由河南到山西,不知不覺走了近三個月的時間。過完春節(1944年1月25日)和元宵節(1944年2月8日),詩人抵達胡家坪,作詩《元夜抵胡家坪》;2月中旬,詩人夜渡汾河,作詩《過汾河平原》;詩人繼續西行,在太谷縣南山根據地水晶坡被大雪阻隔,作詩《水晶坡又阻雪》,寫畢此詩,詩人在深夜里想起分別近三個月的愛妻,于是又提筆寫下了《寄內》這首詩。
《寄內》是寫給詩人的愛妻張茜的。張茜同志是一名武漢姑娘,1922年6月生于武漢,投身革命后,于1940年春與詩人結為伉儷,盡管戰爭年代的條件艱苦,但兩人志趣相投,革命的理想和目標是一致的,兩人相親相愛,夫妻生活非常甜蜜。此次,因詩人遠足,難免互相牽掛,詩人在翻越了水晶坡后,將思緒傾注入筆端。
上聯首句,詩人把鏡頭推向了天寒地凍的大西北,那里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幾乎無路可行,但詩人憑借頑強的意志奔走于千里之外的山川。次句“山川遙共客心深”,寫對愛妻的思念之情。詩人邀山川做伴,與自己一道,共同遙祝愛妻的平安。詩人喻自己為“客”,其實是寓指自己遠走他鄉;一個“深”字,讓人體會到愛的深沉;一個“共”字,讓人領悟到夫妻二人的共同理想和心愿,那就是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全中國。下聯“最是荒村風雪夜,思君吟詠到天明”,道明寫作的環境。詩人落腳在荒村野外,外面飄著大雪,寒風陣陣,敲打著窗紙;室內的殘燈下,詩人面對著墻壁,梳理著自己的思緒。“思君”一詞,是詩人最直接的表白,患難見真情,戰爭年代的愛情是最純真的。“吟詠”一詞,指詩人面對著昏暗的燈火,正在為愛妻張茜寫作詩歌。一個“最”字,突出了距離的遙遠,又隱含著詩人思念愛妻的深切。詩歌雖短,但意境卻悠長;詩人反復吟詠、反復推敲、反復斟酌,唯恐不妥,把一腔愛意全部傾注在詩句之中。時間也在夜色里悄悄流逝,不知不覺中天亮了。可見詩人的寫作態度是多么認真啊。
這首詩歌寫愛情,但不唯愛情。詩人的鏡頭由外及內,視角由西北野外的天寒地凍到荒村室內的昏暗燈火;詩人由眺望、遙寄,到吟詠思君;由黃昏的郊外到室內的天明,層次非常清晰,結構也非常緊密;詩人把愛情植根于革命的事業之中,把愛情揮灑在共同的理想之上,讀后令人感動。
上一篇:陳毅《失題》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延安寶塔歌》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