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唐詩賞析,《望月懷遠(yuǎn)》原文與注釋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①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②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③
【注釋】 ①情人:遠(yuǎn)隔天涯的一對情人,既指“懷遠(yuǎn)” 之友人或戀人,也包括 “懷遠(yuǎn)” 的詩人。竟夕:整夜,通宵。②滅燭:熄滅燭光。梁簡文帝《夜夜曲》: “愁人夜獨長,滅燭臥蘭房。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 謝靈運《怨曉月賦》: “臥洞房兮當(dāng)何悅,滅華燭兮弄素月。” ③盈手:滿手。陸機 《擬明月何皎皎》: “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⑤佳期:美好之日,指相見的日子。
【鑒賞】 這是一首懷念遠(yuǎn)方情人 (或友人)、借景抒情之詩。起句 “海上生明月”,點出“景”,自然穩(wěn)貼,展現(xiàn)了雄渾闊大的境界。這與稍早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中的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有異曲同工之妙。“天涯共此時”,點出相隔兩地之友,同時相思之時。
三四句寫兩地的 “情人” 彼此之 “怨” 與 “思”。“情人怨遙夜”,“怨”長夜漫漫,彼此不能相見。“竟夕起相思”,竟夕,通宵達旦,生起相思之“情”。
五六句寫詩人徘徊月下的相思之狀。“滅燭憐光滿”,長夜不能入睡,是燭光太明了嗎? 于是詩人 “滅燭”,但月色皎潔,浩渺無邊。憐,愛惜; 光滿,滿月之光。“披衣覺露滋”,詩人于是披衣走出庭外,在那姣好圓月的光華之下,只覺夜深露濕,滋潤沾衣。盡管如此,詩人仍佇留月下,“望月” 思人。所以,“露滋” 二字不僅照應(yīng)了“竟夕”二字,同時暗示了滋生不已的遙思之情。
七八兩句寫期夢以自慰,收束相思之情。“不堪盈手贈”,不堪,不能之意,意謂在這相思不眠之夜,用什么相贈友人呢?我只有滿手的月光,雖然月光飽含相思之意,但又不能送與。怎么辦呢? 我還是睡吧! 也許睡夢之中還能與你有相聚之期呢! 詩到此戛然而止,留下無限的相思。
全詩脫口而出,平易自然。由第一句的 “月” 到第三句的 “望”,第四句的“懷”,再到五、六兩句的“望月”,直到最后七、八兩句的 “懷遠(yuǎn)”,層層遞進,秩序井然,景中生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意韻悠悠。
上一篇:《李白·望天門山》唐詩賞析,《望天門山》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祖詠·望薊門》唐詩賞析,《望薊門》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