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①》唐詩賞析,《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原文與注釋
李 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②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③
【注釋】 ①謝脁樓:南齊詩人謝脁作宣城太守時建,又稱謝公樓、北樓,唐末改名疊嶂樓。校書叔云: 李云曾為秘書省校書郎,唐人同姓者常相互攀連親戚,李云當較李白長一輩,但不一定是近親。②蓬萊:漢時稱中央政府的著述藏書處東觀為道家蓬萊山,唐人用以代指秘書省。建安骨:漢獻帝建安時代的詩文慷慨多氣,史稱建安風骨。小謝:即謝脁,與其先輩謝靈運分稱大、小謝。③散發弄扁舟:指避世隱居。《后漢書·袁閎傳》: “黨事將作,閎遂散發絕世。” 散發,束發并以簪貫連于冠,散發就是發不整束,解冠歸隱。扁舟:小船。越亡吳后,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后世就以弄扁舟喻避世隱遁。
【鑒賞】 本詩于玄宗天寶末年作于宣城 (今屬安徽)。李白素有“詩仙” 之稱,他的詩,詩思天馬行空,豪放不羈,想象奇異,卻能以此啟彼,一氣呵成,脈理不亂,氣概凌云。本詩正是最見他這種特征的名作。
全詩以唱嘆起調,感慨去日苦多,今日愁悶。因餞別友人,他秋日登上高樓,望長風飛雁,俯仰身世,感慨萬端,于是對酒放歌。在這里,詩人的煩憂不是惜別,而是懷才不遇。接下來 “蓬萊”二句,從謝脁樓聯想到漢魏六朝的著名詩人,用以暗喻叔云和自己以及在座諸人的才學和抱負。他稱贊校書叔文章老成,得兩漢蓬萊之風,切建安風骨; 又說自己則如建此樓的謝脁,詩文清新秀發,兩人都有壯志逸興,可共上青天攬取明月。至此,先前的煩憂在這想象中似已煙消云散。但是,這逸興來去皆匆匆,愁思又猛然襲來,詩人以 “抽刀斷水水更流” 起興,抒寫自己 “舉杯銷愁愁更愁” 的情懷,說明 “酣高樓” 反而讓心中的煩愁更加深重了,不禁發出了 “人生在世不稱意” 的感慨。這個 “不稱意” 又對應了起首句的去日之苦和今日之煩憂,由此詩人便自自然然地有了解冠泛舟,欲與世決絕,從此浪跡江湖歸隱江湖的慨嘆。
全詩一唱三嘆,跳蕩起伏,前后照應,抑揚協調,在大起大落中展示其豪放氣質。這首詩還值得一提的是,寫愁思卻不晦黯,情緒低抑卻不哀婉,詩中一系列亮色調的意象,如 “長風萬里”,“酣高樓”,“青天”,“明月” 等,始終滌蕩著一股清越之氣,令詩歌清秀神奇。在這慷慨蒼涼的歌聲中,我們聽到的是一個崇高的心靈對庸俗社會的抗議,而不是消極頹廢的哀吟。
上一篇:《杜甫·客至》唐詩賞析,《客至》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杜甫·寄韓諫議注》唐詩賞析,《寄韓諫議注》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