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李商隱《重有感》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李商隱
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①。竇融表已來關右②,陶侃軍宜次石頭③。豈有蛟龍長失水④?更無鷹隼與高秋⑤! 晝號夜哭兼幽顯⑥,早晚星關雪涕收⑦?
【解題】
此詩作于文宗開成元年(836)。上一年即大和九年,文宗深感中央軍政大權被宦官所控制,自己成了傀儡,于是與李訓、鄭注等密謀誅殺宦官,先在金吾廳埋伏甲兵,使人奏廳后院中石榴花上有甘露,讓宦官仇士良等去驗看,準備乘機將宦官消滅。但被宦官發覺,即將文宗劫往后宮,隨后率禁軍大肆屠殺朝官,宰相王涯等許多人被族誅。史稱“甘露之變”。李商隱當時就寫了五言長律《有感二首》,敘述事變,表示憤慨。事變后,昭義軍節度使(治所潞州,在今山西長治)劉從諫多次上表問王涯等何罪被殺,并表示要進軍長安“誓以死清君側”,此詩即為劉從諫事而寫,是《有感二首》的續篇,故題作《重有感》。詩中寄希望于劉從諫與君主共憂患,敦促他進京消滅宦官,使皇帝得到自由,解除朝廷的危機。在希望中亦有不滿與焦急,顯示出詩人憂國的深切之情。
【注釋】
①二句意謂節度使將軍掌握著有利形勢,在國家安危的關鍵時刻必須與君王共憂患。玉帳:主將所居軍帳的美稱。牙旗:將軍的旌旗,竿上以象牙為飾,故稱牙旗;此處代指軍隊。得上游:比喻有利形勢。②此句意謂劉從諫上的“清君側”奏表已經來到長安。竇融(前16—后62):字周公,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曾割據河西,后歸漢光武帝劉秀,任涼州牧,得知劉秀將討伐隗囂,上表問出兵日期,準備效力,此處比喻劉從諫。關右:關西,指函谷關以西,此處指長安。③此句意謂劉從諫應該像當年陶侃那樣進軍京師,與諸將合力討兇。陶侃(259—334):字士行,東晉廬江潯陽(今江西九江)人。為荊州刺史、征西大將軍。蘇峻叛亂時,他與庾亮、溫嶠等合力攻賊,會師石頭城(在今南京清涼山),收復京城建康(今南京),殺了蘇峻。④此句意謂哪有蛟龍而長期失去水的。蛟龍喻皇帝,失水喻被宦官鉗制而失去自由。⑤此句意謂更沒有將帥像雄鷹那樣乘高秋季節飛揚搏擊。鷹隼(sun):比喻將帥。與:舉,飛揚捕雀,比喻擒殺宦官。高秋:秋季天高氣爽,是雄鷹飛翔捕禽好季節,也是用兵的好時光。
⑥此句意謂宦官的橫行不道使人和鬼神都晝夜號哭。幽:指鬼神。顯:指人。⑦此句意謂何時才能使朝廷收住眼淚,化悲為喜?早晚:疑問詞,何時。星關:猶天關,指朝廷。
上一篇:李商隱《無題》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李商隱《安定城樓》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