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詩
(其一)
朝云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行役懷舊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
應玚有《別詩》兩首,都是抒發行役思鄉的離愁別緒的。這是第一首。
“朝云浮四海,日暮歸故山?!逼鹗變删洌懥粮呖?,描寫的卻是自然界最平凡的景象:早晨的云朵飄浮四海,黃昏時太陽歸沉故山??墒沁@平凡的景象卻向人們表明它們是各得其所的:云朵本應飄浮于天空,太陽更是日日歸向淵虞。萬物各有所依,各有所歸,日復一日,以至永恒。而人類,卻總要經受離別的痛苦。承平時世里離別故鄉和親人,都是極其令人傷悲的事情。更何況在艱難亂離的時代,人們的生命且常常不能自保,流離他鄉又如何能輕易回歸故里?久別家鄉,難免要深切地思鄉,而亂世中思鄉,又如何不令人百感交集、憂思難遏?起首兩句之后,詩人直捷地抒發了懷土的深情: “行役懷舊土,悲思不能言。”平直道來,卻見出亂世流離者的悲哀。這悲哀,說是“不能言”又一定要“言”,言抑或不能言,卻始終縈繞在詩人的心頭,無法解脫。詩的末兩句說: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薄坝朴啤?,即路途迢遙無盡。詩人跋涉千里萬里,哪里是止宿處,自己難以知曉。何時能重返故里,更是他無從逆料的事情了。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序》說應玚是“汝潁之士,流離故土,頗有飄薄之嘆”,所言甚切。而這種“飄薄之嘆”,在《別詩》中是表現得很集中很強烈的。
這首詩開頭兩句起得極有氣勢。而浮云和落日本是《古詩十九首》以來詩人們經常寫到的。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便是此類名句。一代代的詩人,用浮云來比擬游子,用浮云和那行路飄忽、匆匆而沒的太陽來比擬人生的無常,抒發行役思歸、渴望生活安定的心情。這樣,浮云和太陽的形象,便蘊含了無限的內涵,使人深深體味到它們在漫長歷史中積淀起來的人生蒼涼之感。這首詩后四句,在氣象壯闊的起調之后,用平直的語言直抒別情,氣度似較平和,感情則深摯沉厚。所以淺易的文辭隨之變得分外有力。詩的結尾“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時旋?!笔盏猛回?,卻令人在思索之中感到無窮的余哀。
應玚《別詩》,與建安其他詩人作品相比,顯得含蓄內在些,更富于和雅的文士氣。曹丕《典論·論文》評應玚是“和而不壯”,讀《別詩》可知此評有理。這大約是因為應玚本是漢末著名學者應劭之侄,他自己也“常斐然有述作之意(曹丕《與吳質書》)”,更象個學者的緣故。當然這是比較而言,我們說《別詩》雖非激昂不平之體,但仍然是用血和淚寫成的慷慨蒼涼的人生悲歌。
上一篇:別范安成|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華山畿·夜相思|原文|翻譯|賞析|鑒賞